“现在低于3块一斤的蔬菜已经很少了。随便买点菜,几十块钱就没了。”每天去市场买菜的北京退休市民杨大妈近日总是忍不住抱怨。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与近期人们的感受一致,受食品价格上涨因素推动,3月全国CPI同比上涨3.6%,高于市场预期。并迅速终结了仅仅维持一月的“正利率时代”,也就是钱存在银行也在贬值。
3月底,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蔬菜价格的明显上涨,食品价格依然是推动CPI高企的重要因素。3月份CPI同比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鲜菜价格的涨幅更是达到了20.5%。食品在中国CPI中的权重约为30%。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7.5%,并影响CPI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39个百分点。具体来看,粮食价格上涨4.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1.3%(猪肉价格上涨11.3%);鲜菜价格上涨20.5%;水产品价格上涨11.4%;油脂价格上涨5.2%。仅仅是鲜果和蛋价有所下降。其中,鲜菜价格影响CPI就达到0.64个百分点。
不仅是食品,日化消费品也在涨价。昨日,北京多家大型超市表示,4月初接到了宝洁公司的提价通知,部分超市已经做出了价格调整。要涨价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海飞丝和沙宣这两个品牌,200毫升的海飞丝洗发水从之前的22.9元涨至26.5元,提价幅度超过15%,是提价幅度最高的单品之一。200毫升的沙宣洗发水从27.9元涨到29.9元。另有超市称,宝洁旗下飘柔和潘婷的部分产品也已经在4月1日提价,涨幅在5%左右。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目前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5%,此前2月份CPI的涨幅为3.2%,低于1年期存款利率,但仅仅一个月后,3月CPI涨幅就反弹到3.6%,也使得“负利率时代”重启。
据此专家认为,价格上涨,反映的不是简单的供求关系,而是由人们生活需求、市场机制不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游资较多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这也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这些因素的存在,会让个别产品的价格波动呈现出常态。如果仅仅以短期操作模式简单处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会出现今天控制住大蒜价格,明显又蹦出个高价南瓜来。为此,在现有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决策层需要更深层次和更长远的考虑。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成本,通过降低税费,流通体制改革等,进行降低;要提高低收入人群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抵抗能力和承受能力,加强对他们的食品价格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