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搞好工业企业节能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继续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建议我市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要对国家评选的4家“节能中国先进企业”和我市“节能十佳先进企业”的先进经验,大力宣传,及时表彰奖励,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工业企业节能工作的良性发展。每个工业企业,特别是节能重点企业,要广泛利用广播、板报、文艺节目等形式宣传节能理念。同时,要责成专业部门编纂一套节能宣传资料,汇编国家、省、市、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并围绕我市节能工作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节能百题调研”,总结企业创造的新经验、新办法,推动节能工作深入开展。
2、分解目标,实行责任追究与奖惩。建议市政府根据省下达我市节能降幅目标,依据2011年度全市能耗总量基数和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幅度,合理测评全市能耗总量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县(市)区行业特点以及上年度能耗总量基数和当年生产总值增幅、结合项目建设情况,确定并分解各县(市)区2012年度能耗总量控制目标及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指标,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明确奖惩考核办法。建议各级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月度或季度监控,动态跟踪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调控,避免年底拉闸断电现象。要定期加强统计分析,严格执行节能目标责任奖励和责任追究。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设立市县两级节能专项资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的要求,建议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市级节能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县级节能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支持节能技术开发研究、示范推广和节能新产品、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宣传培训、节能表彰奖励以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市级配套奖励资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有力推动全市节能目标的实现。
4、创建节能科研、培训和服务平台,尽快兴建节能大厦。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策,目前急需建设一座集节能科技研究、节能技术培训、节能产品研发、节能技术推广、节能成果展示等为一体的节能科研培训中心。大厦的本体建设要成为体现太阳能利用、节水、节电及建筑节能的绿色环保示范工程。
5、优化结构,处理好能源总量控制和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既要实现能源总量控制,又要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建议市政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制订一套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经济发展总体方案和相关支持政策,明确时间进度和目标要求,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全社会联动,共同谋发展、控能耗。在优化产业结构上,2012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快煤矿复产进度,释放煤炭产能,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二是加快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步伐,新上一批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大型产业项目,及时协调处理这些项目中存在的有关资金、土地、政策等问题,促其尽快投产,以项目促转型;三是下决心关停列入淘汰计划的建材、小火电、钢铁、化工等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控制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新上项目。
6、敢于先行先试,研究解决余热发电及粉煤灰利用等突出问题。目前我市已建成投产的余热电厂有兴高焦化电厂、寺头矿电厂、成庄矿电厂、维高水泥电厂等10余座电厂,在建和准备建设的有晋钢电厂、金隅水泥电厂、山水阳城电厂等十几座余热电厂。为促进企业节能积极性,建议市政府及时向上级反映,将余热电厂纳入自备电厂序列,在企业交纳网费情况下,生产的电由企业自供,很好解决企业在节能中遇到的这一突出问题。
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目前技术成熟,市场大量需求。为充分利用粉煤灰废弃资源,建议市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粘土砖的取缔、限制力度,一方面要责成相关部门对市煤运公司将粉煤灰纳入煤炭资源管理收费的问题,安排调查,协调解决,取消对粉煤灰途中收费,以利降低我市相关建材厂、水泥厂的生产成本,提高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7、投资管网建设,加强煤层气在工业企业中的合理应用。我市煤层气储量丰富,质量好,近年来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进展较快,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市工业企业利用煤层气规划,投资建设煤层气主管网及支管网,通往我市各个工业园区和企业工矿区,促进工业企业以煤层气代煤,以煤层气代油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工业环境污染。
8、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目前我市“一区六园”及新建工矿区,布局框架初步形成,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初步显现,园区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建议: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在产业布局和生产要素配置上不断优化,从一开始就要同时抓好工业园区的节能和物资循环利用工作,凡是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工矿集聚区,都要采用合资、合作、专业化公司经营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集中供能、污染集中治理、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工作,促进园区工业协调发展。
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促进煤矸石、粉煤灰、工业炉渣、农村沼气、秸秆气化为重点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