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关注十八大·钱包里的十年

[导读]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胡锦涛同志在所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事关百姓收入,关系生活质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胡锦涛同志在所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事关百姓收入,关系生活质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以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为基数计算,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380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近12000元。按照规划惯例,这个翻一番目标要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收入要达到两倍的标准。

在这里,我们翻开晋城十年前工人、农民、小业主、知识分子和商人的钱包,再看看他们今天钱包里的变化,和这钱包变化下的生活。2020年,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呢?值得期待的十年!

农民:侯小贵(陵川县马圪垱乡武家湾村村民)

过了十一黄金周,位于陵川县马圪垱乡武家湾的陵马出省公路上,旅游人群渐渐稀少,武家湾从喧闹的气氛中回归乡村的平静。

侯小贵,今年56岁,是前任村主任,现在他办的农家乐是村里最大的,这得益于两个陵川籍新乡投资人的功劳——他们看到这里的旅游可开发商机,投资200万元,和侯小贵一起建起了可接待300人的农家乐,2012年的营业额近100万元。按照投资比例,侯小贵想得到的是二八分成,目前还没有谈妥,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侯小贵的年收入也是十年前不敢想象的。

2002年的时候,侯小贵还是村主任,46岁。家里两个孩子,大的在马圪垱小学教书,小的上学,加上奉养的老母亲和妻子儿媳,一家六口人,收入就是家里的9亩多地的产出,小麦和玉米,养猪养羊,一年下来家庭收入就是5000元,很紧张,大儿子刚结婚,家里紧着过,盖了三间新瓦房,也塌下了饥荒。

改变这一拮据境况的是在2009年。村委换届后,侯小贵随乡里组织的农家乐考察团去了距离武家湾村不到三公里的河南省辉县簿壁镇平田村,回来后当年的7、8月份就干了起来。当年收入3万元。与侯小贵一起考察的本村5人,通过兴办农家乐也实现了家庭收入的大转变。

武家湾是马圪当乡的一个行政村,175户,700口人。沿着马圪垱河两边展开的马圪垱乡是陵川县最偏远的乡镇,经济水平也一直是全县最差。2008年陵马出省公路开通后,这里的奇山秀水逐渐被人们领略和赞叹,自然形成了一片景区,但是囿于投资资金的缺乏,这里到现在为止一直处于自然开放状态,没有管理,乡里看到来来往往越来越多的旅游人群,只有先鼓励各村办起来农家乐,把能挣的钱挣回来,对于有想法但没有自己能力办农家乐的村民,乡里协调金融部门贴息贷款鼓励兴办,目前全乡已有77户办起了农家乐,马圪垱乡深处偏远的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渐渐成了这里百姓致富脱贫的金脉和宝藏。

侯小贵在得到第一年的经营农家乐的甜头后,第二年,把大儿子的三间房加盖了一层,床位增加到20张,这一年,他们家的营业收入达到10万元。

看到红火的生意,侯小贵一家高兴,也急坏了前来旅游住宿的游客,其中就有前边提到的两位陵川籍贯的新乡人。他们为侯小贵火热的生意和有限的接待能力着急上火,经过商量,和侯小贵达成了投资协议,合伙把农家乐做大做强。

现在侯小贵的志强农家乐床位达到了200个,接待能力达300到500人。

工人:路秋旺(兰花集团唐安煤矿井下辅运队副队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晋城沁水煤田这个天然的聚宝盆,路秋旺18年的煤矿井下工作,使他如今成为享受这个聚宝盆巨大利益的一员,钱包里的十年变化,路秋旺自感欣慰。

路秋旺是1963年生人,今年49岁,按照推算,他是31岁时候下井成为煤矿井下工人的。路秋旺井下的工种是辅运队的轨道运输,相比开割煤机的司机这个一线的一线,他就是一线的后半线,不能叫二线。所以路秋旺拿的工资就是比二线高比一线少,回忆2002年的工工资水平,路秋旺每月工资约为500元,这些钱的用途是,全家五口人——父母妻子和和女儿的开销。当时的他的家在高平市野川镇沟村,每天早晨6点,路秋旺骑自行车出门到20多里路外的唐安矿上班,需时半小时,遇着雪天,就得提前出门,中午在矿上用单位提供的班中餐。在当时,路秋旺的工资收入不算高,就着家里的6亩地,日子相对紧巴。

2002年,唐安煤矿已经成为兰花集团旗下单位。随着兰花集团做大,股市融资的东风也吹到了唐安矿,2005年,经过技改投入,矿井生产能力从90万吨提升到150万吨,产能的提升也带来了工人工资的大幅提高,2006年达产达效后,路秋旺的工资达到2500元,后来随着煤炭市场的一步步向好,从2007年开始,路秋旺的工资一路飙升4000元,5000元,直到2010年的单月近7000元,2012年他的工资在8月份达到了9500元,扣除保险等实得7500元。

影响路秋旺工资收入的有煤炭市场变化,有产能扩充,但最主要的是兰花集团收入分配调整。兰花集团整合后,一直把收入向一线倾斜。路秋旺现在是辅运队的副队长,像他这样的收入水平,要高过矿上井上中级管理干部。十年前,路秋旺没有别的奢望,保住工资就很不错了,因为那时候有的小矿给工人打白条发工资。十年后的今天,除去工资收入,他还能得到其他各项奖金和补助,他的年收入粗粗一算在10万元。

以前在农村的老房子还用着,更多的时间,路秋旺和他的一家人住在矿上建起的内部限价房,99.6平米,12万元,附带装修买家具等路秋旺花了近20万元住进了单元楼。他的代步工具换成了摩托车,矿上原本用作煤炭集运的围网内,现在被用作停车场,里边停着数百辆矿工的家庭轿车,路秋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学车,要买的话,他也买得起。他的下一步想法是,到高平城里买房。

从晋中学院毕业的姑娘今年经过了兰花集团培训,也准备成为集团一员,到时,家庭收入又会提高了。

出租车司机:马利兵

2002年,煤炭运输市场风光不再。25岁的马利兵一年到头拉不上几次活,基本天天歇业在家困坐愁城。

马利兵一直念念不忘的是1996年左右的好日子。

1995年,家里买了台五吨解放带拖挂的卡车,马利兵和父亲两人每天从大箕拉上煤过太行关下河南沁阳送煤,一趟净赚500元,有时候一天能跑上两趟,一天就赚1000元钱。一年四季没有想歇的想法,就想这样一直跑下去。

2002年,一天500元的日子遇着关小改中建大的政策,小煤矿纷纷关闭,和马利兵父子一起跑运输的村里其他60多户纷纷歇业在家,进不上煤,只能干坐,太行关前排队过关的运输长龙不见了踪影。实际上,不仅是从这一年开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政策调整后的现象已然显现,运输户已经开始卖车脱身。马利兵从头干到尾,挣下一些钱,盖上了新房,自己成了家。这时候,他却没事干了,闲坐一年后,2003年,马利兵一家三口到了晋城市区谋生。刚开始没事做,马利兵给包工队打小工,一天才挣18元,他觉得很窝火憋屈,反差太大。

没法忍受这样的生活的马利兵还是干起了运输,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城市出租车。他从别人那里花7万元买来旧车,打表起步价是4元,一天马不停蹄,人歇车不歇,能挣100多元。白天自己跑,晚上雇人出车上交40元,虽然不如以前一天500元的日子,但是心里相对也获得了一些安慰,比一天做小工18元好得多了。这是2004年,已经成家的马利兵对这样的收入还算满意。

今年是马利兵开出租车第八年。还是那样,人歇车不歇,白天晚上加起来,马利兵的收入平均在170元,两个孩子上学,妻子在家做家务,租住的是汇迁小区的一个阁楼,面积70多平米,在7楼。2008年换了新车,里边被马利兵收拾的十分干净整洁。每天早晨,马利兵开着他的晋ET0833行驶在市区不断变化的崭新的马路上,在乘客的不断更换中,更新着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知识分子:邢昊(作家)

“从党的十六大至今,十个春秋已悄然过去了。十年前,咱晋城还是一座默默无闻的新建‘小城’,经济总量小、城市规模小、产业水平低、人均年收入水平低……十年后,咱晋城已经疾驰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小城’变‘大城’,旧貌换新颜,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全球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奖‘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收入囊中,被誉为‘太行明珠’……这些可喜的变化,也真真切切地呈现在我的眼中、身上和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2002年的时候,邢昊还在晋城市文联当编辑,一家四口人住在老城区石府巷租住的简陋的小平房里。在那间小小的“斗室”里,邢昊凭着每月不足1000元的工资,养活着一家大小。家里经济紧张,一日三餐,连顿肉菜都不敢吃。衣服非常少,邢昊只有一两套衣服换,而且没有衣柜,他洗好晾干的衣服,都叠整齐放在床头。上下班骑着一辆旧飞鸽牌自行车,根本不敢想出门旅游。尽管编辑工作非常辛苦,尽管创作坚韧不拔,吃尽苦头,邢昊写得右手中指磨出厚厚的茧子,但那微薄的工资和稿费,还是没能换来可观的经济收入。那个时候的邢昊,甭说是住楼房,买高档家具,就连一台极其普通的电脑都买不起。“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怎么都不会相信,就是这短短的十年,我这个靠笔杆吃饭的自由作家,已经步入到‘小康家庭’,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也还是在十年前,邢昊顺应改革潮流,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文联。在市场经济强劲春风的吹拂下,他终于开始琢磨这样一个问题-——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写作为何就不能转化为一种商品?人们的观念变了,作家的观念为何不能彻底扭转?国家不是还在发展中嘛,纯文学刊物一来缺少办刊经费,二来很少有人订阅,因此付给作者的稿费微乎其微,对作家是厚名薄利。怎么办,国家只有把作家养起来。而邢昊依然选择了以文养文之路,这不正是在为国家减负吗?

就这样,邢昊结合自己的创作实际,一方面进行纯文学创作,一方面撰写报告文学、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史志、人物传记等。每天,在那间阴暗潮湿的“斗室”里,他闭门谢客,潜心创作,如一个形影孑立的独行者,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勇敢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冲刺。笔尖在稿纸上耕耘,深邃的思想变成一行行铅字。

如今,邢昊的文学创作取得了大丰收,收入也愈来愈高了,他们全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十八大前夕,邢昊终于搬进了新买的120平方米的新楼房,高档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住进宽敞明亮的书房里,邢昊灵感如泉,文思敏捷,创作势头更强了。“事实告诉我,文学不但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物质价值。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作家,就应该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挑战未来。”

邢昊不说他的收入,但是那120平米的新居是结结实实地搁在那,那是他用文字垒起来的,敲出来的。

商人:常建强(神利电器和古陵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时光的推移,不经意间已走过了十个春秋。十年前,常建强刚到不惑之年,事业也处于变革期。2001年神利电器广场开业,营业规模一下子扩大了,员工也多了起来,常建强每天想的就是怎样尽快把商品卖出去,使员工的收入多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就实现了三千多万元,为晋城市家电市场之首。员工的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必需得到同样的发展,靠什么来管理一百多员工呢?身为一名党员的常建强决定在民营企业中成立党支部。2004年在市直工委的指导帮助下,神利电器党支部成立了,经过八年的发展现已发展到七名党员,党支部每年都会不定期的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党的教育。

2004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引起常建强的深深的思考。这一年常建强投资建起了晋城市古陵山食品有限公司,古陵山公司通过和当地农民签订收购协议、免费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培训的专业资料、研究高产的、适合当地的马铃薯新品种等多项措施为农民增收、发展当地农业。古陵山公司也发展成省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古陵山党支部成立。

2012年,白发已渐渐爬上了常建强的鬓角,但是他的雄心不减当年。“神利电器”“古陵山”先后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神利电器公司经营规模由原来的两千平方米发展为现在的五千平方米,2011年的全年营业额超亿元,十年内增长了300%,公司员工也由一百多人发展为近三百人的精英团队。自己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公司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求学、赞助发展足球、围棋等体育事业、举办文化沙龙等文化活动。

商人企业家的钱包有着更多的负担,不光是自己家人的生活,更多的是作为商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钱包里的金钱进进出出,丰盈着本企业员工的梦想,丰盈着社会,殷实了自己的人生。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