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新一轮旅游朝阳 促进晋城经济转型升级

[导读] 2012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经济增长出现回落,但全市旅游业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朝阳产业优势日趋显现。

2012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经济增长出现回落,但全市旅游业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朝阳产业优势日趋显现。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旅游业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

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52.8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接待入境旅游者9.6万人次,增长41.5%;旅游创汇收入4564万美元,增长69.3%;接待国内旅游者1686.9万人次,增长44.6%;国内旅游收入149.9亿元,增长68.2%;旅游总收入、接待入境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2006年-2012年旅游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单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万人次652.1706.2776.9875.91046.611671686.9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人次21700315003788042448510006765995725

旅游总收入亿元32.748.756.163.776.490.9152.8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32.346.856.76375.589.1149.9

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规模旅游景区(点)43处,其中A级景区17家,5A级1家,4A级5家,3A级6家,2A级5家。景区数量在全省各市中位居第二。全市拥有7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星级旅游饭店28家,旅行社总数48家。工农业示范点、星级饭店和旅行社数量及发展速度均居全省首位。

与此同时,我市充分利用旅游要素建设会展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湿地公园、城市绿化亮化等项目,积极筹建县级旅游集散点,进一步加大景区基础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了接待功能,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门类齐全、交通便利的旅游网络体系。

3、国内旅游增长势头强劲。2012年,全市国内旅游接待量达到16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6%,增速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比2006年增长1.6倍;国内旅游收入达149.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2006年至2012年七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国内旅游收入513.3亿元,年均增长29.2%。

4、入境旅游增长势头不减。2012年,全市入境旅游95725人,比上年增长41.5%,高于全省水平(21.8%)19.7个百分点;创汇4564万美元,增长69.3%,高于全省(27%)42.3个百分点,入境旅游创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5、假日旅游进一步繁荣。假日旅游经济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2012年“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和“五一”小长假,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1.3万人次,约占全年接待总量的17.3%,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收入22.7亿元,占全年旅游总收入比重为14.9%。

6、重点旅游景区接待能力大幅提升。2012年,全市列入重点监测的9个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倍;门票收入2.5亿元,增长96%。门票收入超过千万元的景区有皇城相府、皇城相府生态园、王莽岭锡崖沟、蟒河、珏山和山里泉,六个景区总收入达2.4亿元,占重点景区旅游总收入的96%,增长95.5%。

7、乡村旅游持续升温。2012年,我市加大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并积极通过旅游产业最终实现农民的致富增收。通过举办“最美乡村”活动,强化“全国人游晋城,城市人游乡村”的消费观念,促进乡村旅游和“一村一品”和谐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农村旅游市场的主流,通过建设旅游农家乐、开发旅游景区、发展观光农业等形式,使得农业成为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心剂”,农民成为从事乡村旅游的“主力军”,并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最终受益者。据统计,2012年,在三个多月的全市“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期间,入围的23个候选村旅游收入超过千万元。

二、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巨大

1、旅游业增速持续、稳定,是别的行业无法替代的。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会翻番,就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过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翻番。对比分析可见,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测算,通常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以此测算,我市旅游者数量和旅游总收入与前十年相比,年均增速分别为20.6%和39.9%,旅游收入增速远高于全市经济年均增速。据测算,2012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75.5亿元,占GDP比重为7.5%。旅游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带动服务业消费发展的潜力巨大。旅游业综合消费强,对商品销售、餐饮收入和住宿收入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2012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速位居全省第二。特别是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所在的2月、5月、10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了7.1、8.8和14亿元,旅游业对其贡献率达到30%以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3、旅游业辐射作用强。旅游业是个关联度高、后向联系强、发展潜力大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相关产业发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据分析,旅游业的发展直接涉及到14个产业,间接影响到47个产业,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间接带动的就业人员在5个以上。2011年旅游直接就业人员普查结果显示,全市旅游直接就业人员人数8585人。据此推算,2012年全市旅游业带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5万人左右,带动相关产业实现经营收入约650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2年全市旅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排全省首位,但与全省及省内优秀旅游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全市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旅游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依然偏低。2012年,全市完成旅游总收入152.8亿元,在全省排名第8位,占全省比重为8.5%,在十一个地市中仅高于阳泉、忻州和吕梁,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2、旅游消费方式发生变化,传统经营受到挑战。新的市场管理体制及景点的开发激发了人们旅游消费的热情,催生了多样化的旅游消费业态方式。新休假制度刺激了自由行、自驾游、家庭游,导致以特色化、度假型、经济型宾馆酒店和自驾车营地等专业饭店的需求趋于旺盛,而以接待团队为主的传统型宾馆饭店受到冲击。乡村休闲旅游型游客的增加,给旅游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随着旅游国际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从业人员的素质虽然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与符合国际惯例的高质量的服务标准还相差甚远。如旅游咨询、外语导游、个性化、主题化服务等软配套亟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尽快适应和满足旅游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4、入境游比重偏低,客源市场不均衡。2012年,全市入境旅游人数为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5%,旅游创汇收入4564万美元,增长69.3%,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个和46.1个百分点,但接待量仅占全市国内外接待总量的0.6%,创汇收入仅占全省外汇收入的4.8%。与旅游发达城市相比,我市入境游客占比、人均逗留时间、人均消费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2012年入境游客在我市平均每天花费790元,低于全省880元的消费水平,远低于香港等国际旅游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

5、旅游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上仍是“短板”。2012年,我市荣获全球人居最高荣誉——国际花园城市,我市的城市形象及人居环境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同时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发展布局的重要举措,将对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但目前我市除丝麻布艺、晋氏织造和森鹅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外、旅游产品仍然单一,旅游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仍是短板。

四、全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我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辉煌。据预测,2015年全市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95亿元,年均增长21%;国际旅游者入境游将达到近30万人次,年均增长45%;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1.4亿美元,年均增长50%,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8%。未来几年到“十二五”期末,全球经济将逐渐放缓,大力发展旅游业正当其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依然会延续。

1、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化分化。未来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将更加个性化,旅游机构将更加重视从更深层次开发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分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观光、度假、商务三大传统旅游项目将进一步升级。观光旅游将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步普及化、大众化;度假旅游方面,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和以生态、绿色、低碳的自然资源环境为支撑的度假胜地,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打产品。商务旅游方面,立足于“依托山西、对接上海、融入中原”的战略高度,随着经济增长,商务热点转移而出现多元化发展。

2、旅游方式更为灵活多变。旅游方式将会朝个性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将应运而生。在追求个性化的浪潮下,未来散客旅游特别是中短距离区域内的家庭旅游份额将逐步增加。旅游者在旅游中追求更多的参与性和娱乐性,那些富有情趣活力、具有鲜明特点的旅游场所,那些轻松活泼、寓游于乐、游娱结合的旅游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追捧。民族风情、地方特色、游娱结合将成为未来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重要方向。

3、“银发市场”不断扩大。在当今社会,老年人是一个有钱、有闲、有健康活跃的阶层,对休闲度假和异国古老传统文化比年轻人更感兴趣,必然会是旅游者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些年来,欧美等高收入国家出现了老人携儿孙辈一起出游的现象。“银发市场”越来越被各旅游接待国所重视,将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市场。

4、“绿色旅游”成为一个新动向。当前,世界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建设,引导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关注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努力减少旅游活动对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显得非常重要。我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景观的历史底蕴,推广“绿色旅游”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五、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要加大旅游投资。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旅游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积极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的出台,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培育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二要更加重视建立相关配套政策。各级各部门应立足于市政府“依托山西、对接上海、融入中原”的战略,充分考虑中原及周边城市发展现状,科学规划,超前发展,为旅游产业践行市委、市政府“一争三快两率先”的发展战略而努力。

三要注重市场营销,实施部门联动,迅速打开旅游市场。要坚持市场运作和产业化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产业主体,壮大旅游产业,提升产业效益,使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