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大医院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导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去医院看病,浮现于感官的关键词中总少不了烦躁与焦虑。漫长的排队,繁琐的程序以及沉甸甸的病例图表单据,总是让我们的心情与病情共同坠入低谷。这里面固然有大型医院就医患者较多,优秀医疗资源有限紧张的结构性矛盾,但医院本身的运转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去医院看病,浮现于感官的关键词中总少不了烦躁与焦虑。漫长的排队,繁琐的程序以及沉甸甸的病例图表单据,总是让我们的心情与病情共同坠入低谷。这里面固然有大型医院就医患者较多,优秀医疗资源有限紧张的结构性矛盾,但医院本身的运转机制陈旧,技术理念有待创新同样是影响我们感受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更好、更快地为患者服务?又如何让最优异的技术理念融入医院运行之中?近日,记者走进晋城大医院,且看他们如何破局。

 

图为普外科当班大夫丁建中正在查房。 本报记者 张文庭 摄

进门到出门,一卡全包

一走进晋城大医院门诊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醒目的终端操作台。走上前去,随手点击界面,医院介绍、科室设置及楼层位置、专家信息及当日当班专家等信息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到。除了这些基本内容,还能看到类似于银行的叫号系统与“就诊卡”查询系统。什么是“就诊卡”?带着疑问,随着导诊台工作人员的引领,记者首先来到挂号处,在登记身份信息与就诊信息后,一张薄薄的“就诊卡”拿到了手。

随后,记者跟随导诊来到了预约的诊断科室。坐在诊室门前的候诊椅上,抬头正对面挂着一台显示器,显示器上右侧为当班医生介绍,左侧则显示有序号、姓名以及就诊状态。在屏幕上,能够清晰地看到记者的名字正位于第三名,状态显示为“候诊”。随着屏幕上的信息跳动,诊室的门也不断在开闭,患者们也根据提示自行进入,整个过程显得有序而安静。跟随提示,记者也走进诊室,医生首先将“就诊卡”在扫描仪上一放,询诊过程就开始了。

随着程序的一一进行,记者体验了登记、挂号、诊断、检查、缴费等一系列就医步骤,每一步一刷卡,所有的信息都在这小小的一张“就诊卡”内,直到最后缴费。“简单来说,你只要拿上就诊卡,从进门到出门,完全可以空手。”分管副院长杨大明告诉记者,之所以现在还为患者提供纸质档案,主要是考虑到大家的传统习惯。同时,就诊卡并不是一次性的,当患者下次来医院就诊时完全可以提前进行网络、微信预约,病例档案查询,实现快速就诊。

手机+Pad,操作节点全覆盖

走到病人床前,普外科大夫丁建中打开手中的“Pad”,连接无线网络,瞬时该病人所有的就诊记录、各项检查单据便显示在屏幕之上。根据数据信息,丁建中首先对患者下医嘱,随后拿出电子笔开始填写检查报告,点击确定之后关闭屏幕进入下一个病房。与影视作品中,前呼后拥每人都手拿一大堆病历夹的医生查房画面相比,丁大夫的“Pad”查房显得很是“高大上”。“我们医院从2012年开始就使用Pad查房,病人所有的检查诊断信息都在系统之内,调取、查阅、操作都非常方便,而且也大大节省了人力。”丁建中笑着说道。

除了医生使用的“Pad”终端,护士们也同样不落后。在骨医科的住院护士站,记者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位患者需要输液,护士长牛纪娥在领取所需药品后,来到患者所在病房。操作完成后,牛纪娥从兜里拿出一部手机来,打开摄像头对患者手腕处一个纸条上的二维码进行了扫描,随后在系统中便清晰地显示出某年某月某日几点几分对某位患者进行了输液操作。记者仔细查看了这位患者手腕上的纸条,上头除了一个二维码标示外,还有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主治医生、护士等信息。“病人手上的纸条是电子腕带,护士的每一步操作都要进行扫描记录。”牛纪娥告诉记者,除了电子腕带,在病人床头的床头卡同样具有扫描记录功能。

“医生所用的‘Pad’其实是医生工作站系统,护士所用的‘手机’则是护士工作站系统,每个系统根据权限需要,有着不同的操作内容。”杨大明告诉记者,无论是护士还是医生,每个医护人员所有的操作节点都会记录在系统之中,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进行分阶段操作,医生下达医嘱,收费自动产生,护士只需进行操作进行校对。这样就确保了医疗操作的规范,对于流程能够进行全程监控,保证了病历内容与收费的一一对应,避免了误收费、乱收费。

信息化,让管理运行更精确

除了医生护士手中拿着的各种移动终端,在晋城大医院的各个楼层,固定式信息终端也随处可见。点击内科住院部的终端界面首页,记者首先看到了四个模块链接——“居民身份证”、“医疗保险卡”、“社会保障卡”、“晋城大医院就诊卡”。当记者将自己的“就诊卡”放到相应模块时,随着操作,就诊时间、诊断信息、消费记录一目了然。在旁边的终端机上,一位住院患者家属在进行单据查询,记者走上前去,看到除了住院总费用外,单项检查结果、药品花费包括每次花费等等细项数据也一目了然。“这是我们在晋城大医院第二次住院了,每笔花销都很清晰,心里很放心。”

“无论是手机还是Pad应用,其实更多的是‘电子病历’的外在应用。”在杨大明的办公室,记者也体会到了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强大:随意点开一个就医者,所有信息就会全部显示出来。“这就是‘电子病历’,他包含病人的所有诊疗记录,医生可以随时看到检查结果、影像资料,更可以对其进行快速分析与汇总,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医技准确性。”杨大明告诉记者,目前晋城大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分为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CIS(临床信息系统),LIS(医疗实验室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 ,除影像系统外,所有系统都已经实现无缝对接。

“其实从2000年起,我们就开始探索医院信息化管理。这么多年的建设使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明确了医、护职责,实现了信息共享。特别是信息共享方面,医疗、医技人员可对医疗过程、影像报告、检验结果的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计算,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在采访中,杨大明告诉记者,信息化对于医院管理模式的改变也是巨大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即时性数据,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各种动态,掌握当前诊治信息、门诊、住院日报、手术编排、病历书写情况、床位使用、周转率,医院药品的使用、库存及消耗等信息。而在这些基础上,医院的管理也从‘终末管理’转为‘过程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尽快完成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的系统对接,同时推进医用材料、设备、物资等周边系统的接入建设,最终实现全系统无缝对接融合,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杨大明说。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