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代表在省人代会上围绕三大话题展开讨论

[导读] 在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市代表团代表切实担负使命,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重点围绕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以及养老等民生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在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市代表团代表切实担负使命,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重点围绕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以及养老等民生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一煤独大”格局仍然存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如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乔香平代表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精心谋划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要加强企业人力工程建设,为高端人才发放津贴,积极引导大学生进中小企业就业,带动中等专业人才发展,打造一支产业大军。

郎诗华代表建议,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绘就的宏伟蓝图,经济上要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依托产业优势,吸引同类企业或上、下游关联企业相互集聚,增强产业园辐射力和号召力,形成规模优势。要下大力气改善相关配套设施,积极创优发展环境,提升园区服务水平,使园区企业之间在生产链接、技术支持、吸引人才等方面形成相互协调与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和园区产业竞争力。

李宝根代表说,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创新与支持,建议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影子银行”行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保证金融稳定。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最核心、最本质、最关键的是人的无差别发展,围绕这一话题,一些代表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冯志亮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城、乡、村的建设重点进行了调整,突出“城”和“村”,城镇化强调稳妥,取消量化指标,符合经济形势,符合客观实际;城、乡、村自身建设的内涵也有调整,尤其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更符合省情,更有普惠性,更具灵活性;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抓住了解决城市遗留问题的关键,定位很准。就我们晋城而言,城市建设重点要抓好“拓展、改造、提升”。在“拓展”上以道路为先导,向外拓展顺势而为;在“改造”上成片改造、完善功能,避免新城旧城“二元化”;在“提升”上抓住道路改造、生态园林、基础设施等几个抓手,修复旧貌,焕发新颜,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让市民生活得更舒适。

赵会牛代表建议,美丽乡村是农村老百姓所向往的,应更多着眼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小康建设水平。要建好农村道路和田间道路,推进乡村道路拓宽、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乡村,发挥农民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尤其要把“依法治村”纳入大视野,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干部、农民群众的法律素养。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两会”的热点话题,围绕养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话题,一些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赵云代表建议,市县两级要建设老年人特色医院,方便老年人就诊看病。在医疗队伍建设上要考虑医科大学生学期长和正式执业的实习要求,政策上应给予关爱,县级以下医生的职称评定要取消发表论文等规定。慢性乙肝病用药要列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减轻农民负担。

付慧芳代表说,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基层群众艺术团体在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投入,提升这些文化团体的演出水平,丰富农民文化活动内容,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文化环境。要加大投入,增加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郑如琴代表建议,要结合实际,把旱灾纳入种植业保险险种,争取把晋城列为全省旱灾保险试点城市,维护和保障农民利益。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