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两会”,“三农”工作总是焦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环境改善。
围绕“农村改革该怎么改、特色产业应怎么做、人居环境要怎么变”等热点话题,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各亮高招,为强基固本惠“三农”建言献策。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冯玉宝代表说,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市要按照中央、省里的部署要求,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严格执行土地政策法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民主协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合理确定土地确权对象;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化解土地纠纷隐患,依法依规推进土地确权工作;要探索建立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对于释放土地潜能、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完保委员说,近年来,我市的土地流转呈现出进度加快、形式多样、规模扩大、经营主体多元等特点,出现了项目带动、信息引导、合作社引领、经营大户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等土地流转经营模式。
为更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刘完保建议,要把握好政府积极“引导”和农民“自愿自主”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要把握好“非粮化”与“非农化”政策界限的关系,做到不踩政策红线,不搞变相变通,不改变土地性质用途。同时要把握好土地流转中“流出方”与“流入方”利益双赢的关系,把握好农民“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握好土地流转中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健康发展,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如何使龙头企业真正舞起“龙头”,还需要多方助力、多渠道扶持。郭秀英代表说,近年来,我市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壮大,但农业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科技型、创新型龙头企业较为缺乏,尚需进一步扶持和引导。郭秀英建议,今后,要突出发展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好,潜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要大力扶持科技型、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各级财政需多渠道整合并统筹支农资金,增加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植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朱梦现代表说,家庭经营仍然是中国农村经营的主体,要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打破条块分割,提高家庭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实现由传统农业和个体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要创新和改变农业投资的实施办法,确保扶持资金发挥应有效益。
“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陈向明委员说,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多渠道强化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去年,市政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后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长远规划,制订培育扶持政策,鼓励多方参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吸引年纪轻、素质高、专业背景好的职业农民投身现代农业。
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先后开展了农村街巷硬化、农村居民危房改造、乡村环境清洁工程,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变。但不容忽视的是,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房内现代化房外脏乱差,垃圾随处倒、污水到处流’的现象依然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崔娜委员建议,要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农村环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环保工作体系,逐步实行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责任制,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强化执法力度,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要因地制宜做好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统筹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让农村天蓝山青水绿。
李新虎代表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各县(市、区)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发展一些经营性项目,有的建驿站、采摘园、风情农场、农家乐,有条件的乡村建起了水上漂流项目,从而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他建议,各级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列入“三农”工作的重点,学习借鉴外地成熟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协调推进,真正让农村美起来、农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毕腊英代表说,随着城乡统筹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市农村出现了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汽车的急剧增加与稍显落后的乡村公路之间的矛盾、农村文体生活需求与文体设施管理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对此,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好科学规划,合理进行旧村改造,做好古建筑特别是历史名村中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要加强对乡村公路的维护、改造与提升,保证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方便。同时还需积极倡导文明新风,鼓励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让农村不仅环境美,人更要“美”。返回晋城新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