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录

[导读] 要问羊年春节什么活动最火?答案无疑是“抢红包”。春节本就是亲朋好友相聚交流的好时间。随着手机“抢红包”的兴起,过年氛围和以往有了些许变化。大家拿起手机,刷刷屏、摇一摇,不管是抢到的还是没抢到的,抢的多还是抢的少,都乐

春节“抢红包”成为新年俗

要问羊年春节什么活动最火?答案无疑是“抢红包”。

春节本就是亲朋好友相聚交流的好时间。随着手机“抢红包”的兴起,过年氛围和以往有了些许变化。大家拿起手机,刷刷屏、摇一摇,不管是抢到的还是没抢到的,抢的多还是抢的少,都乐此不疲。“抢红包”俨然成为一项新年俗。

尽管抢到的金额小,但也乐在其中。“四天抢到了200个红包,最多一次不到20元,最少一次只有几分钱,我送发出去的红包就有1000多元。”春节假期,80后白领张丽华就没停过抢红包。对他而言,抢红包不仅仅是个游戏,更是与家人、同事、朋友的沟通互动,在玩乐中增进情谊。

“抢红包”大战中参与的不单单是“80后”“90后”年轻人,不少“60后”也积极参与了进来,60后市民张先生,就在春节联欢晚会期间参与了摇一摇“抢红包”活动,“虽然没有抢到红包,但跟孩子们一起玩玩也挺有意思的,感觉年轻了不少,不过年轻人也别光顾‘抢红包’,也要多陪长辈们聊聊天。”

数据也显示出了“抢红包”是多么火爆,据微信官方统计,18日当天0点到晚上7点,红包收发量已达4亿次,摇红包参与人数达到2000万,摇动超过2亿次,最高一分钟摇了4000万次,而全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正是全民热情参与,使“抢红包”成为羊年春节不可或缺的新年俗。

不过,在全民“抢红包”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因为点击了不明来历的“红包”使资金和个人隐私受到了威胁,因此警方建议,在“抢红包”时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并选择正规官方途径收发红包,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本报记者 张鹏飞)

团圆才有年味

大年初一早饭吃饺子,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和往年一样,张月雷、李桃玲夫妻天未亮时就起了床,和面、擀皮、包饺子,只用了半小时,一盘饺子出锅了。可热腾腾的饺子,嚼在嘴里并不香,没有亲人的陪伴,他俩总觉得缺少了团圆的味道。

张月雷、李桃玲是陵川县马圪当乡人,常年在外包工程养活着一大家人。今年工地上的活没有干完,需留人看守,俩人决定留在城里过年,临时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仓库里,只有一张床、一个火炉,还有一个由木板搭成的简易厨房。虽说小仓库很简陋,但夫妻俩还是精心装饰了一番,门口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春联,仓库内贴着喜庆的“福”和大红剪纸,总算是有了些过年的气氛。

大年初一,记者来到夫妻俩临时的家,快言快语地李桃玲抢先搭话,“你可是我们家的第一位客人,得好好招待。”说话间,夫妻俩一个忙着倒水,一个端来了水果。“不瞒你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外头过年,心里还真不是个滋味。”

说起过年,让俩人打开了话匣子。“除夕夜,真是寂寞。城里人都窝在家里看春晚,街上冷冷清清。在村里可不一样。吃了年夜饭,大家才开始忙活起来,聚在一起聊天娱乐。过了零点,村里人还要烧香祈福。等天亮后,又赶着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真热闹!”李桃玲快言快语。

在递给记者一个苹果后,张月雷接过了话头。“村里过年确实很热闹。一进腊月,有些人家就开始购年货了,只要看见有便宜的东西,就提前备下。过了腊月廿三,春节的气息越来越浓,人们也越发忙了。廿四扫扫家,廿五做豆腐,廿六杀猪割肉……临到廿九,一切准备就绪迎接春节。”

年味就是家人能在一起团聚,唠唠家常,一年没见面的乡亲能见见面,相互问个好。“明年春节,我们一定提前计划好,回家和家人一起过。”这是夫妻俩共同的新年愿望。

(本报记者 张明明)

一个特殊地方的“春晚”

舞蹈、魔术、双簧,歌声、掌声、笑声……这个新春联欢会的开场舞蹈过后,一个接一个的精彩节目,很快消解了刚进来时的紧张,而会场上难以想象的融洽氛围,让我们这些外来者和旁观者有些转不过弯来。毕竟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晋城市看守所。外面是高墙和铁网,参与者是管教民警和在押人员。

2月12日上午,临近春节,市看守所举办了新春联欢会,除了全所民警,还邀请部分民警家属代表、在押人员代表、律师代表和媒体代表参加。联欢会在神秘的高墙内举行,是吸引记者前往的重要原因。在跨入这个大大的铁门前,我们经过了严格的检查、登记,民警再三强调了进入后必须遵守的纪律。

联欢会以“放飞希望、重塑自我”为主题,表演节目的有在押人员,也有民警。这厢,热烈、喜庆的舞蹈《开门红》过后,一个监室的10多名在押人员献上了合唱《保卫黄河》、《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富有激情的演唱,水平之高出乎意料。那厢,民警任文俊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换来热烈掌声……

25个节目依次登场,精彩不断。特殊的地方,特殊的人群,许多节目反映的是深深的忏悔之意、对管教干警的感激之情、重新做人的希冀,让底下的观众眼圈泛了红,巴掌拍得山响。只是参与表演的在押人员衣服上的看守所字样,干警身上的警服和肩上的警徽,提醒着观众:这是个特殊的地方,但法与情在这里和谐绽放。

全程参与活动组织、节目筛选工作的一位副所长对记者说:“这场联欢会,我们准备了一个多月,不仅在押人员全部参与,民警也参与。这是筛选了好几轮从中选出来的节目,都是自编自创的。时间有限,还有好多没机会露脸!这几年我们年年办这样的活动。”

有百余名在押人员参加了演出,而三十多岁的宋某就在两个节目里露了脸。刚演完节目,她看上去轻松愉悦,谈起她们联欢会上准备的节目和在这里的情况,她丝毫没有回避:“联欢会只是一个缩影。我在这里两年了,我们经常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每天要做广播操,还有舞蹈比赛什么的。”

说起办联欢会的初衷,看守所所长张鹏说,临近春节,在看守所接受惩戒的在押人员难免情绪波动。通过一些活动来舒缓他们的情绪,促进教育感化,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是举办联欢会的初衷。这也是市看守所在严格执法、确保安全监管的基础上,探索人性化管理、加强人文关怀的尝试。

这样的探索效果咋样?联欢会上,一个群口快板《监所情怀》这么说:晋城第一看守所,坐落山门喜事多;五化建设走在前,省厅市局来指点,给予肯定受推荐,经验做法可借鉴……

(□本报记者 关云)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