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和路径

[导读] 2013年以来,国务院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先后出台十余项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如何落实相关产业政策,加快晋城服务业发展步伐已成为当前晋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2013年以来,国务院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先后出台十余项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如何落实相关产业政策,加快晋城服务业发展步伐已成为当前晋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常态下,晋城服务业发展要面临哪些突破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经济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小,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从服务业增加值来看,我市服务业增加值稳步提升,从2009年197.2亿元增加到2013年344.2亿元,增速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后逐年放缓。从占GDP比重来看,我市服务业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下跌后缓慢提升,2013年达到33.4%,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13.3和4.0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倒数第四,差距进一步扩大。从产业贡献率来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明显。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生活性服务业亟待转型。从全市服务业分行业构成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房地产五个行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的比重占到近七成,而真正代表现代服务业水平,对经济支撑力强的商务、研发、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却占比很少。在与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业中,居民服务、教育、卫生、文化、公共管理等在GDP中的比重总和仅为4%,难以满足城镇居民“学、乐、康、安、美”新的五大需求,亟待转型升级。

城市服务业集聚性不高,农村服务业市场发育不足。当前,我国一半以上的服务业增加值集中在服务业发达的30个城市中。受城市行政等级、城市规模和地域区位影响,我市城市服务业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同时各行业分布零散,集聚性不高,我市城市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我市农村服务业虽然已逐步涵盖了农村交通运输和邮电、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金融、保险等多个行业,产业门类日趋完善,但无论消费层次还是消费市场,目前农村服务业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项,城镇就是农村的16.4倍。

当前我市服务业出现的主要问题,其背后原因也暴露在几个方面。

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对服务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近几年在全国、全省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贡献率、对生产总值的拉动百分比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是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2013年煤炭产业仍然占到了52.7%。相对于一般加工制造业,煤炭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更少,煤炭企业“服务内置化”现象严重,大量的服务业或服务环节被内置在企业内部,使得本应市场化的服务业变成了煤炭企业自我提供服务,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

社会分工程度较低,生产性服务业缺乏发展空间。我市加工制造业总量少、规模小,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且企业之间缺乏应有的专业分工、联合与协作,形不成规模效应。富士康等外资制造业与本地服务业关联度较低,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各类要素市场发育不足,没有形成相关配套的产业链,本地生产性服务业找不到相应的市场和依托。

城市服务业缺乏整体规划,发展体制机制僵化。由于准入、定价、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我市服务业领域开放性不足。除商贸流通、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较高外,服务业的众多领域缺乏发展动力和活力,效率低下。不同行业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少数行业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甚至恶性竞争问题比较严重,与周边城市群联系不紧密。比如我市家具、建材市场发展较快,仅市区经营面积占地在10亩以上的就有10余家,同质化竞争严重;属于微利、公益性的鲜活农产品市场发展刚刚起步,能源原材料集散市场几乎是空白。

服务业发展人才缺乏、创新不足。统计资料显示,批发零售、居民服务和住宿餐饮三大类企业数量占到全市服务业企业数量的88.9%。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与生产性服务业密切相关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我市信息、科技、商务服务等行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长期低迷。我市电子商务刚刚试水起步,一些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营销渠道不畅,在品牌、标准、自主知识产权、人才等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

新常态下,晋城服务业发展从何处着力

加快我市晋城服务业发展,关键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推动产业转型、方便居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坚持“四大发展”,突出“六个产业”,着力构建新常态下我市多元产业体系。

坚持“四大发展”。集聚发展,就是通过政策、规划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行业和重点区域集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服务业企业及相关机构集中于某个特定区域,打造晋城服务业发展的优势板块。融合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在城镇化进程中强化服务产业支撑,提升城镇宜居宜业水平;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中繁荣农村市场,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与视野。创新发展,就是要深入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引导服务企业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创新中求生存、求拓展、求提升。开放发展,就是要实施积极有序和梯度开放的策略,取消对非国有资本或者非本地要素的不平等做法,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扩大现代服务业开放领域,引导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供给和规范发展。

需要突出发展的“六个产业”是:

金融保险业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的利润从某些方面来说就是实体经济的成本。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放大信贷投放规模,丰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引导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立足晋城作为山西东南旅游门户城市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提升“晋善晋美·尽在晋城”城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推动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我国的商贸流通业正进入以规模化、连锁化、信息化和跨地区低成本扩张为特征的新阶段。要着力推动现代流通方式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多样化商业业态,提高供应链管理和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商贸物流企业。

努力培育和壮大电子商务等与网络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电子商务作为连接信息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对于促进产业融合、保护地方消费税源、提供就业创业机会意义重大。要积极培育注册地及结算地在晋城的网络零售品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组织相关企业抱团对接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业。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老龄化社会到来,我市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未来将急剧增加。要认真落实市政府相关政策措施,尽快形成晋城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扶持面向市民的公共服务智慧系统建设,培育社会公共服务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积极发展为农服务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农业科技、涉农物流、农村劳动力培训等为农服务产业,积极推动城市服务提供商向农村提供金融、物流、营销、信息、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推动农村生产要素向专业化合作组织集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经营程度。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