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格桑花——记晋煤集团80后女工刘凤琴与爱心基金会的故事

[导读] 指尖上的格桑花——记晋煤集团80后女工刘凤琴与爱心基金会的故事 □谭张俊 不到4年的时间,“指尖上的格桑花”民间助学活动基金会为藏区儿童捐助钱款衣物等合计人民币3万余元,资助人数达百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民间助学活动基金会的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地

不到4年的时间,“指尖上的格桑花”民间助学活动基金会为藏区儿童捐助钱款衣物等合计人民币3万余元,资助人数达百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民间助学活动基金会的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地,通过网络、电话相互传递着信息,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长配合开展活动。更鲜为人知的是,晋煤集团沁水晋煤瓦斯发电公司生技部技术员刘凤琴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封来自西藏的感谢信

A 一封来自西藏的感谢信

尊敬的“指尖上的格桑花”民间助学活动基金会:

2012年11月17日这一天,虽然初冬的气候寒气逼人。但是,西藏贡嘎县昌果乡岗丹村委会里却洋溢着一股暖流。这一天贵助学基金会,给我乡岗丹教学点20名贫困优秀学生和昌果乡中心小学5名贫困优秀学生,送来了价值6000多元的棉衣、棉裤、棉鞋、袜子和手套等,为这些贫困特优学生解了燃眉之急!同时您们还对部分贫困学生的家里进行家访,给这些学生的家里带来了大米、藏砖茶和金龙鱼等生活必需品,还发放了慰问金。

贵基金会不光是此次6000多元人民币的爱心捐物,您们还于今年7月30日送来了爱心捐物。

对于您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爱心捐助,在此请允许我校代表所有受助学生和家长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您们对这些山村农家贫困子女的关爱!感谢您们对我乡教育事业给予的厚爱!有了您们的爱心捐助,我们有决心今后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让更多的山村贫困子女继续完成学业!是您们的爱心温暖了一方学子的心田,是您们的爱心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是您们的爱心托起了这群莘莘学子明天的太阳!

贡嘎县昌果中心小学

2013年元月16日

这是一封特殊的来信,而在讲述这封信的故事之前,我们必须讲一下格桑花的寓意,“格桑”在藏语中是幸福的意思,因此格桑花也是幸福之花,它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等处大草原上,被藏族人民视为象征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是西藏首都拉萨市花。它喜爱高原阳光,耐得住雪域高原的凛冽寒风,又名杜鹃花或娑萝,在西藏人民心目中地位非常高,相传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

晋煤集团沁水晋煤瓦斯发电公司女工刘凤琴,就是信中所提到的“指尖上的格桑花”民间助学活动基金会中的一员,从2012年开始,也就是短短不到4年间,她和基金会的成员们一直都在为助学活动努力着。

“之所以要取名为‘指尖上的格桑花’,是因为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而言,就像是我们身上能够感觉到疼痛的部位,都说十指连心,那些我们帮助过的‘格桑花’就是我们的指尖,因为痛,所以疼。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指尖那么一点点,也就是那么一点点,我们就能够一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格桑花’。”而事实上,这几年间,为了这个梦想,刘凤琴和大家一直都在坚持着,努力着。

B 基金会4年捐助藏族儿童百余人

今年34岁的刘凤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户普通的农家,一家五口人,家境并不富裕,然而,困难的家庭生活和艰辛的求学之路并没有击败她积极进取的决心和毅力,反而促进了她百折不挠、敢于奋进的信心和勇气。2001年6月,刘凤琴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矿业大学,并获得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学位。

2005年9月,刘凤琴来到了晋煤集团工作,在晋煤集团煤矸石电厂实习,2006年7月因工作需要被公司抽调到沁水晋煤瓦斯发电公司进行前期筹建工作,现在是沁水晋煤瓦斯发电公司生技部的一名技术员,工程师职称。

“2012年的一天,远在藏区工作的一位大学同学给我打来电话,讲述了他们想通过自己成立的‘指尖上的格桑花’组织帮助藏区儿童的想法,我当时就同意了。后来,经过联系很多同学也都加入了进来。我们这个组织不属于任何团体,通过自己的渠道来帮助藏区的儿童,我们有自己的原则、财务采购、结算方式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人员分工。”提及捐助活动,刘凤琴打开了话匣子。

2012年7月,“指尖上的格桑花”组织开展了第一次活动,捐助的是贡嘎县昌果乡岗旦村教学点,共有15名藏族儿童,其中女孩6名,男孩9名。他们都是一年级和学前班的贫困生,最小的孩子才7岁,主要捐助的物品有回力球鞋、迪卡侬袜子、百雀羚防干裂油、文具套装、整套运动服等,所有物品都从北京通过邮政运输到贡嘎,总价值3810元。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刘凤琴和基金会的会员们更加坚信,只要努力去做就会有收获。孩子们很开心,家长们也非常感激,这也成了他们一次次爱心付出的最大动力。而就是这短短不到4年间,他们已资助了百余名儿童。

C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为了把捐助活动落到实处,每次活动,刘凤琴和基金会的成员们都会从孩子们的生活方面、课外活动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资助。2014年3月,基金会组织第四次活动,此次活动的地点仍是昌果乡中心校。

“很遗憾,那次活动没能亲自到现场,但我从去过现场的朋友那了解到许多有关活动背后的故事。”刘凤琴说,为了让爱心寄语送到每个孩子手中,基金会的一名成员不仅在打字复印店精心制作了横幅和20张“爱心卡片”,还购买了糖果。而为了联系车辆,大伙更是想了不少办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车辆一直没有联系合适。两天后的中午,就在几位成员准备放弃,打算更改时间和行程的时候,却接到了昌果乡中心校校长的电话。电话里,校长告诉他们,说孩子们都聚集好了,就等着他们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大伙又一次拿起了电话,一个一个联系,直到下午2点多才终于联系到了车辆。当他们匆匆忙忙拉着物品赶到机场时,才发现忙得连中午饭都忘了吃了。那一次,共有18名学生拿到了捐助物品。当天的活动现场,校长还用藏语向孩子们现场翻译了“爱心卡片”上的爱心寄语,并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叔叔阿姨!

“我的那位朋友说,那一刻,看着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还有孩子的父母亲以藏族特有的礼仪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时,她心里既开心又感动!手捧校长以藏族仪式敬献的甜美的青稞酒,她喝了一大杯,心里暖暖的,幸福极了。”刘凤琴讲述着,仿佛自己置身现场一样。

成功举办几次活动后,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开展活动,并给更多想参加活动的人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团队的组织者又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目前群里的成员已经达到了五六十人。在这些成员中,有医生、企业员工、教授,还有自由职业者,等等。

2015年12月7日,刘凤琴又参加了第五次活动。据了解,这次活动是以购买孩子们急需的冬季衣服和鞋子为主,资助人数共计15人,6名女孩子,9名男孩子,都是东拉乡广嘎中心学校的特困生,大家共捐了5044元,购买了棉帽、手套、羽绒服、棉裤、羽绒裤、棉袜、棉鞋、防干油、文体用品等物品。

刘凤琴说,不知不觉中,已走过了近4年的光阴,而每次活动结束时,看到群里大家发来的捐助照片,她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感动。“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好几年了,我只是为孩子们做了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能力有限的,帮助人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踏踏实实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情”。刘凤琴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公益事业中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