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流中插广告乱象背后是利益驱动

[导读] 作为一种专门针对私家车的广告营销手段,“插”小广告者不顾交通安全的行为,以及由“小广告”引起的阻塞车窗玻璃等问题,也让不少私家车主伤脑筋。近日,记者对“街头随意插广告”乱象进行了调查。

随着天气转暖,乱插广告的现象频现街头。作为一种专门针对私家车的广告营销手段,“插”小广告者不顾交通安全的行为,以及由“小广告”引起的阻塞车窗玻璃等问题,也让不少私家车主伤脑筋。近日,记者对“街头随意插广告”乱象进行了调查。

红灯亮起时,车流中插广告的现象很常见。高云 摄

市民反映:街头插广告现象很常见

“每周都要被路口发小广告的‘袭击’几次,很是烦人。”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驾车在黄华街和文昌街交叉口等红灯时,经常被人在车上插小广告。“这个路口车流量比较大,等红灯的时间也较长,车一停下来,就有人穿梭于车间,挨个往车上插广告。”张先生说,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交通,发广告者的自身安全也会受到影响。

一名曾经遭遇插广告的车主李先生告诉记者,等红灯时,插小广告的人,会从车前方向后方快速地走过来,并不停在车队中穿插,每当靠近车辆副驾驶位置时,便会将手中的广告卡片,或者宣传单页卷起来,直接插入车窗玻璃的缝隙中或者车门把手,然后继续向后移动,如入无人之境。“有时候,没等你反应过来时,他就插完小广告离开了。”李先生表示,虽然有时候他会在对方靠近自己车子的时候,摇下车窗告诉对方不要插广告,但大多数时候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情发生在眼前。“本身就是在等红灯,担心时间不够,所以不能及时下车拿掉广告。”

不少车主表示,有时红灯变绿灯时,插广告的人正好位于车流中间,给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影响了十字路口的通行能力。

记者调查:车流中插广告太不安全

11日上午,记者在市区黄华街、泽州路、文昌街等主要街道绕了一圈发现,停放在道路两旁的私家车,有不少的车窗、前挡风玻璃、雨刮器上插满了广告卡片。卖房的、开业的、贷款的等等,种类繁多。

在黄华街与文昌街的交叉口附近,记者看到,红灯一亮,一个手拿着广告宣传单的妇女就跑进了行车道。把手里的宣传单卷起来,熟练地插进了车的门把手,她也不管车主愿不愿意,插完就走,一个红灯亮起来的时间,就插了10多辆车,绿灯亮起,这位发广告的妇女或者站在路边,或者来不及“撤离”,就站在路中央,来往的车辆只得放慢速度或者多次按喇叭躲避,这么危险的行为,记者都替她捏了一把汗。随后,记者还在市区其他路口看到了类似的“险情”。

为什么这么危险,还要在街头随意插广告呢?

我市一位做广告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形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是广告商指定的,专门针对的是有车族,这些人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在车流中插的广告,也大多是卖房、卖商铺等广告,这就是所谓的“有效投放”。另外一个原因,在车流中发广告,派单员的报酬相对较高,或者就是有提成,这才让不少派单员愿意“铤而走险”。

市民呼吁:有关部门应集中整治乱象

商家和广告公司这么费劲心思想出来的宣传方式,车主们接受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记者在现场看到,对于这些不请自来的广告,不少坐在副驾驶的人会立即摇下玻璃,拔出门把手上的广告,看都不看直接就扔掉了。市民张先生说,这种强迫式的广告,让消费者甚至无法平静地面对它,带着满腔怒气,广告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往门把手上插广告,简直太可恶了。”市民李女士说,她的新车就是因为多次被插广告,门把手位置的车漆都被广告单擦出了很多划痕,重新喷漆费用太大,不处理又很难看。

“因为广告卡片掉进车门里,我们时常会接到车主的求助。”市区一家4S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卡片掉到车门里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门的下边缘有个排水小孔,如果卡片遇水,纸化掉后会堵住排水小孔;其次,一旦门无法排水,会损坏升降器,轻则升降困难,重则无法升降;再次,门里积水后,会使门内侧和门上方的导槽生锈。

“落入车门缝隙的小卡片如果破坏到车窗玻璃升降器,导致其损坏,那么维修的时间和成本就远远不止取个卡片那么简单了。”该工作人员说,仅仅是拆门取出卡片就要上百元的工时费,如果需要维修或是更换电机,至少要千元。

该工作人员提醒广大车主,遇到车窗被插了小卡片,千万不要降下车窗玻璃,因为有些车窗玻璃附着性强,小纸片会随着玻璃滑到车门里。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先不动车窗,到车外取下小卡片。如果卡片不小心掉进车门内,最好及时到车辆维修店取出。

采访中多名市民建议,对于这种既危险又违法的行为,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执法机制,进行集中整治、坚决打击,解除车辆通行的潜在危险,还市民一个安全通畅的交通环境。本报记者 卫晋阳晋城生活服务网返回晋城新闻首页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