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民间街头手艺——糖画

[导读] 童年时,那些卖货郎、磨刀匠、箍撸锅、吹糖人、制花馍……五花八门的街头手艺,那些各具特色的吆喝声,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时代发展,那些凝聚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小买卖和小手艺渐渐式微,一度退出了我们的视野。

童年时,那些卖货郎、磨刀匠、箍撸锅、吹糖人、制花馍……五花八门的街头手艺,那些各具特色的吆喝声,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时代发展,那些凝聚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小买卖和小手艺渐渐式微,一度退出了我们的视野。近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涌动,这些民间街头手艺获得新生,再度被挖掘和发扬光大,不仅传承了乡情乡愁,而且让不少人实现了就业增收的愿望。从本期起,我们开辟专栏关注这些民间街头手艺继承者的生活状态,欢迎广大读者提供稿件或报道线索!

苏胡太老人摆的糖画摊,一天能收入200多块钱。
苏胡太老人摆的糖画摊,一天能收入200多块钱。本报记者 李剑锋 摄

□本报记者 牛坤

麦芽糖放在炉子上熬至黏稠,用勺子舀起一勺糖汁,行云流水般地在铝板上“作画”,很快,一幅栩栩如生、晶莹剔透的“糖画”便展现在大家面前,趁热粘上竹签,再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色香味俱全,让人眼馋口也馋。在悦动11街,这一场景每天可以看到。“画作”的主人就是苏胡太。

苏胡太今年六十八岁,泽州县高都镇人,平日里爱好书法绘画。谈起画糖人,他说,十多年前,去北京探亲时,在街边遇见一位画糖人的老人,老人把摊子刚摆在路边,就立即引来一群小孩子的围观,生意十分火爆。当时,他回想起小时候对糖画艺人技艺的崇拜,再一琢磨晋城很少见糖画艺人,便对画糖人这事上了心。在北京的那段日子,苏胡太闲时总会去糖人摊前观摩,“别人看画糖人是看热闹,我专看老师傅的手艺。”他说,在看画糖人的过程中,不时向老人请教制作方法。“那个老师傅很大方,从来不遮遮掩掩,比如画糖人的材料和要用的工具,只要你问,他都给你说得清清楚楚。有时候,只要你给了钱,用他的工具画也行。老师傅高兴了,还会现场教你一些画糖人的技巧。”苏胡太说。

后来,他交了学费,系统地向老艺人学习制作糖人。由于有绘画底子,老师傅用了一个星期就把他教会了。

三年前,苏胡太也开始了摆摊画糖人,之前是在泽州公园和司徒小镇等人多的地方摆摊。“遇到哪里有活动就去哪里,今年悦动11街给我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摊位,就来这里摆摊了,一天能收入200多块钱。”

一双巧手翻飞,一个个糖人凝聚而成……不一会,苏胡太的摊位前便围满了前来买糖人的顾客。来买糖人的大多是带着小孩子的客人,也有少许怀旧的中年人。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十二生肖,也有不少顾客要求苏胡太做一些不一样的图案,“只要是我见过的图案,大部分都可以制作成糖画。”他说。

“糖画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用抖、提、顿、放等手法,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婉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成趣。”苏胡太一边作画一边跟记者交谈着:“用糖作画,讲究熬功和勺功。糖汁是糖画的材料,糖汁熬得好坏至关重要。熬糖汁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会焦。勺功讲究手感和抖动的力度,且动作要快、要流畅,不然糖凉了容易凝固,就不好制作了。解决这个问题,得反复练习。”

苏胡太告诉记者,“糖画作为民间手工技艺,目前已是国家级‘非遗’。对这个感兴趣的人其实不少,我已经带出了两个徒弟。我有这么大把年纪还坚持做糖画,就是希望这门手艺不要失传,把它传承下去。”他说,现在有不少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对上门来学习的人,他会手把手地传授。

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孩子们追捧,苏胡太心里乐滋滋的:“这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摆摊不为挣钱,只图个乐呵,每天能看见孩子们的笑脸我很开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糖画’,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