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彤康的裂变效应

[导读] 从荒山秃岭,到山楂树成荫;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到基地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从干部连工资都发不出的贫困村,到人人有活干、家家有存款的新型村。王坡煤业的一个转型项目,短短几年,就使位于太行山上的泽州县大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转型项目解决了一个山区村生态治理和脱贫致富两道难题

彤康的裂变效应

□本报记者 程旭荣 周广学

从荒山秃岭,到山楂树成荫;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到基地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从干部连工资都发不出的贫困村,到人人有活干、家家有存款的新型村。王坡煤业的一个转型项目,短短几年,就使位于太行山上的泽州县大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月15日,省委书记王儒林走进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3000亩有机山楂种植基地和山楂干红酒、白兰地生产车间,在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后指 出,靠龙头企业带动,经济林才能持续发展,产业才能做大。地方、部门要全力帮扶龙头企业,支持企业用产业的办法治山治水、荒山造林,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煤企转型往哪转

净天养地,赋大地一片绿荫,生态优先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天蓝、地绿、水净、风清,云白、花红、蜂飞、鸟鸣。6月初,记者登上大兴村边的文殊山,一种回归自然的通透感霎时传遍全身。

在山坡上一片山楂林里,65岁的黄七斤正在锄草。看到记者,他误以为是游客,一边干活一边说:“我们这里是一年两季游,春天看花,秋天观果。花开 时,漫山遍野雪白雪白的,鼻子里满满的都是香气。秋天里,红红的山楂果挂满枝头,就像过年时老百姓家挂的一个个红灯笼,特别好看。”我问,这山楂树看见不 大啊!哪年栽的?黄七斤说:“2007年,王坡煤业相中了我们村后栽的,以前这儿就是一座荒山,草最高的有1米,除了放羊的就没人上来。现在你看,活脱脱 一座花果山,多美啊!这一切多亏了彤康公司。”

老黄说的“彤康”,就是村民说的王坡煤业地下转地上、黑色转绿色成立的山西彤康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王坡煤业是泽州县最大的煤炭企业,年产原煤300万吨,资源储量足够开采50年。2007年,面对当时无烟煤市场价格高企、企业效益逐年攀高的形 势,王坡煤业站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时度势,决定利用效益好时积累的资金及早转型。但往何处转?是转向见效快、利润高的产业?还是转向符合社 会发展需求、符合人类生存需要的绿色产业?

时任王坡煤业董事长的赵武锁说,我们挖煤破坏了生态环境,是向大自然的索取,转型就要由黑色变绿色,把向大自然索取的还给大自然。他接着分析道: “纵观世界上三百年到一千年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食品、料理、酒类、药品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业。转型就要立足打造百年老店,使企业与这块土地和人民互利 共存,否则就不能长久。”

大兴村是一个纯农业山区村,全村800多口人,2006年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两委成员连工资都发不了。响应市委、市政府 扶贫攻坚的号召,按照以上思路,王坡煤业把转型与扶贫结合起来,把目光投向了大山,投向了山荒、水缺、人散,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大兴村,投向了回报率低、周 期长、但可长久造福当地群众的农业。

任何一个地方其优势都是相对的,重要的是你怎么利用。赵武锁说,泽州县是全国山楂道地产地,已有400余年的种植历史,其生产的山楂因果肉、果汁营 养丰富,可开胃、降血压、降血脂,明清时就远近闻名,被世人称为“泽州红”。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山楂是许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时间进入九十年代以后, 山楂果价格一落千丈,几毛钱都没人要,秋天掉在地下红花花一片,农民可惜又无奈,有的就开始砍树。而大兴村及周围,是晋城市传统的“泽州黄”小米生产基 地,这里的红土地适合优质小米的生长,这里清新的空气,远离工业污染的环境适合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而这,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二十一世纪,正符合了 人们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方向,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摸住社会发展需求、人类生存需要的脉搏,瞄准自然健康的有机生态农业,王坡煤业于2007年在扶贫结对村——大兴村成立了彤康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在 建设厂房的同时,承包荒山3000亩,种上了13万株优质山楂树,建起了公司的第一天然生产车间——绿色有机山楂基地。随后的几年,彤康公司走生态优先、 产业带动、开发式扶贫之路,先后出资在晋庙铺镇黑石岭等村恢复建设了2000亩山楂林,对泽州县南岭乡、巴公镇、李寨乡、柳树口镇原有的5000亩山楂林 进行了集中保护开发,其中,以每年一棵200元的价格认领了二仙掌村3000多亩上百年的山楂树,成为泽州生态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公司经理刘华丽说,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看得见、摸得着却又不能以经济指标来衡量,但种植经济林,既可以净天养地,又可源源不断地为公司提供 优质原料,我们生产的彤康庄园山楂干红酒,之所以一面世就得到了全国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品酒师和消费者的赞誉,其根本是我们有优质的山楂基地。

有了龙头企业做后盾,9年来,彤康公司发展的触角伸到哪里,绿色的根就扎到哪里,生态就恢复到哪里,彤康公司也被人们称为大自然的彤康。

秋天里,红红的山楂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红灯笼。

秋天里,红红的山楂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红灯笼。 (资料图片)

为保证食品安全,公司建起了现代化的中心化验室

为保证食品安全,公司建起了现代化的中心化验室。 本报记者 张文庭 摄

精准扶贫怎么扶

送山区一份关爱,传统农民变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变产业工人

晋城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地理交通等不同,贫困也一直困扰着山区的农村和农民,扶贫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点,也从来没有停 止过。但由于过去扶贫注重“输血”,不注重“造血”,使贫困一直困扰着山区的农民。那么,如何才能让贫困农民彻底脱贫,走上致富路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彤康食品有限公司因地制宜,瞄准泽州县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山楂,大兴村及周围地区的小米、大豆等,先后投入上亿元资 金,建起了以彤康庄园山楂干红酒为主的山楂保健食品厂、农产品加工厂、豆制品厂、万只放养生态鸡基地等,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农村、农民、农业都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革。

彤康食品公司总经理刘华丽说:“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建设有机种植基地是基础,生态化的加工是关键。为了确保从彤康出去的食品自然健康,公司按照国家 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从土壤、种植到加工都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要求》。但由于农户点多、面广、分散,单凭公司的力量要按标准指导、落实、监督到每家 每户、田间地头显然力不从心。立足实际,放眼长远,我们投资控股专业合作社,创新地应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先后与泽 州县高都镇大兴村、柳口镇石庄村、巴公镇二仙掌村等合作建成了5000亩有机农作物种植基地和1万亩山楂果树种植基地,用经济的纽带,把合作社与种植户纳 入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流程,使公司与农户的‘双赢’变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赢’。”

大兴村党支部书记、晋丰源专业合作社社长原海军欣喜地说,有了公司做后盾,合作社一方面垫付资金引进优质品种,统一发放给种植户,还聘请县农业局专 业技术人员长期蹲点服务,从肥料、种子到田间技术层层把关,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对粮食实行保护价、市场价收 购,消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目前大兴村已有1000亩粮食基地通过国家有机农业认证。

黄七斤接住话茬说:“过去我们一斤小米只能换一袋方便面,如今种有机无公害谷子,一斤小米卖到了6块钱,最高时曾卖到10块钱,种地效益来了个大翻番。”

农业产业化新模式,使合作社背靠大树干事业,使农民吃了定心丸,有了主心骨,自主发展的信心倍增。截至目前,公司种植基地已达5000亩,其中经国 家有机认证的3000亩,周边20多个村3000多农户跟着“彤康”实现了增收,户均收入4600多元。公司先后被晋城市政府授予“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被省政府列为农产品加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山楂种植与加工基地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机农业基地的建设,产业化的推进,提高了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但要实现持久脱贫,必须让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有活干,让农民向工厂转移。

45岁的陈美玲告诉记者,在以前的农村,我这个年龄就是个家庭妇女,现在我在彤康公司米尔康上班,不误上地,做饭,一个月还能挣800元,放到以前 是想也不敢想。原海军说:“现在,我们村百分之八九十的妇女进了车间,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则在山楂基地当劳务工,村里除了小孩,就没有闲人,去年,我们村 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000多元。”

大兴村成了“彤康”的农场,农民成了离土不离家的工人,“彤康”不仅给贫穷落后的大兴村注入了勃勃生机,更给这个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时上班,到点下班;不误农活,不误家务。彤康一下子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农民的思想观念。

如今的大兴村,郁郁葱葱的山楂树长满山坡,长势喜人的有机小麦、谷子绿遍田间,村里干净的街道,整齐的房屋,文明和谐的村民一起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三个效益咋共赢

做强龙头固基础,互促互动,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赵武锁说,彤康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在其成立最初的几年里,一直处于山楂系列产品研发阶段,因为有王坡煤业的支持,给当地带来更多的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但这两个效益能不能持久发挥,归根结底还要靠企业自身的发展。

为了把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彤康公司一方面引进先进设备,着力打造现代化的企业。一方面把“净天、养地、裕民、利 己”作为企业的崇高愿景和文化核心,将“赋大地一片绿荫,送山区一份关爱,给生命一份健康,为民族添一份荣耀”作为企业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将“经营道 德、经营良心、经营诚信、经营人性”作为经营主业,以“莲说”文化作为企业之魂,“警业铭”作为企业作业准绳,并将之贯穿、融合于企业发展过程的始终。

同时,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2012年,彤康公司制定了国内首个山楂红酒 企业标准,引领了国家有关部门对山楂红酒行业标准的规范;2014年,彤康公司“利用山楂果汁酿造干红酒的研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一种富含黄酮的山 楂酒生产办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成为全国唯一生产山楂干红酒的生产厂家,全世界唯一生产山楂白兰地的企业。

2011年,来自全国的营养专家和高级品酒师齐聚晋城,他们在品尝了彤康庄园山楂干红酒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这是一款成功的酒,色香味感都达到了国际水准!”

“这是一款富含有机酸、黄酮素、多酚类物质,而具有卓越的抗氧化功能,在抗菌消炎、健脾开胃、降低血脂、调节血压、活血化瘀、抗癌防癌、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诸多方面具有显著功效的酒。”

香港养生协会一位道长体验了“彤康之旅”后说:“你们做的不仅是一瓶酒,而是将天地人融为一体,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理念。”

9年风雨沧桑路,种下发展万木春。目前,彤康公司已形成“以有机产品为主体,山楂系列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两翼,山楂饮料厂、小杂粮加工、豆制 品加工和基地建设四大板块支撑”的规模化发展格局。特别是以有机山楂和现代酿酒工艺酿制的山楂红酒,形成了年产5000吨的生产能力,带着这个被世人誉为 “太行山中的红宝石”的山楂红酒,彤康食品有限公司先后参加了省政府主办的2016年“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商务部举办的中华精品老字号博览会,以及我 国最高水平的养生盛会——世界养生大会。彤康产品已与杏花村汾酒、平遥冠云牛肉、山西老陈醋等众多品牌站在同一个平台上。

面对蒸蒸日上的企业经营形势,赵武锁说,只有建立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基础上的经济效益才是可持续的。同样,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经济效益做基础,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不会长久发力,三者互促共赢,循环发展,企业才更有活力,更有动力,才能实现产业扶贫与企业经营需要的自然融合。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