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模范郭秀英:不离不弃照顾两位亲人

[导读] 郭秀英,高平市米山镇岭头村的一位农妇,今年整整60岁。当说起孝敬婆婆、照顾女儿一事,她露出乐观的笑容:“这么多年,都皮(习惯)了。”

■本报记者 李斌  门外的菜地里,黄瓜、生菜、豆角长得水灵灵;敞亮的小院内,一切打理得整齐而干净。见记者进来,女主人忙从屋内出来迎接。看上去,她麻利、瘦弱,额头深刻着几道皱纹。她就是郭秀英,高平市米山镇岭头村的一位农妇,今年整整60岁。当说起孝敬婆婆、照顾女儿一事,她露出乐观的笑容:“这么多年,都皮(习惯)了。”

女儿患先天性脑膜炎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得癌症不幸去世,婆婆又下身瘫痪离不开人。数十年来,郭秀英始终任劳任怨、不离不弃,用真情温暖了一个不幸的家庭。

A 不幸之事,一桩接着一桩

1976年,刚满20岁的郭秀英步入婚姻的殿堂,和许多女人一样,她憧憬着家庭的美满幸福。而偏偏事与愿违,一年后,她的女儿来到人间,没多久就发现患有先天性脑膜炎,语言、智力、感觉各方面都有障碍,失去了正常思维和劳动能力,此生几乎只能在床上度过。

面对不幸的女儿,郭秀英的心隐隐作痛。作为母亲,郭秀英的责任就是每天耐心地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给女儿更多的关爱。

简单、平凡、乏味的日子不断重复着。而又有一个难关到来。2000年,郭秀英被确诊患上了子宫肌瘤,做了手术后,重活累活就不能干了。但郭秀英心里仍满怀希望:有丈夫这座山在,日子再苦也能挺过去。可屋漏偏逢连阴雨,2008年,丈夫患胃癌不幸去世。丈夫临终前嘱咐她:“你无论如何得挺住,要不,这个家就完了。”

郭秀英心中的山突然塌了,她悲痛欲绝,恨不得也随丈夫到另一个世界。后来,郭秀英猛地感觉到,这是逃避,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她要做的就是把丈夫撂下的担子全部扛起来:种地,挣钱,伺候病床上的女儿和77岁的婆婆……

“秀英,别愁,我身体还硬朗,庄稼活还能干得动!”一生要强的婆婆很想帮这个不幸的家再做点什么,扛起锄头要下地。

“妈,您这样做,不是让我这做小的挨骂吗?再说了,您年老多病,我哪忍心让您再流汗?”郭秀英一把抢过锄头,制止了婆婆。婆婆一生也受过不少劳累,早已落下一身毛病,特别是看到儿子离去,身心受到了重大打击。

3年后,这位要强的老人下半身瘫痪,从此身不离床。

一次次沉重打击,一桩桩悲痛之事,郭秀英的精神都快崩溃了,不由自主地向别人倒苦水——和两个常年卧床的病人在一起,连正常的语言都无法交流;更让她纠结的是,家里的经济十分拮据。这么些年来,不是这个人做手术,就是那个人卧病在床,早把家里掏得空空的,还欠了外债。现在,婆婆和女儿每年的医药费就得两千元,儿子郭新平在一家私人诊所工作,工资也不高。可是,为了婆婆心情愉快,她白天把痛苦深藏于心,晚上却悄悄地抹着眼泪……

是丈夫的临终遗言让她一次次扳直了腰板,是家里两个更不幸的病人——婆婆和女儿的现状要她做个强者。

B 不离不弃,她是两位病瘫亲人的依靠

85岁的婆婆躺在床上,双目有神,面色红润,只是耳背。每次见到外人,她总要激动得夸夸郭秀英:“儿媳比亲生姑娘都好!有了儿媳,我想吃干的就吃干的,想喝稀的就喝稀的,她都给我做,我就是靠人家活呐。”说着说着,眼泪就汩汩地往下流。5年了,有感激,也有心酸往事……

“婆婆虽然病瘫在床,但我是她永远的依靠。”郭秀英要求自己,必须视婆如母,好好伺候,要不,怎么给过世的丈夫交代,怎么给全家人交代?

这5年来,为了照顾好婆婆,郭秀英想出不少办法。她和婆婆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床单整洁,衣柜铮亮,空气清新,窗明几净。郭秀英掀起婆婆床边的褥子,只见褥子下有一个发硬的垫子,垫子下是圆孔,圆孔下面放着塑料桶。这样就方便老人大小便,保证了屋内空气清新。

郭秀英种了3亩地,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去地里干活,从地里回来,赶紧做婆婆爱吃的饭,做好后,再一口一口给婆婆喂饭。天气好的时候,她就把婆婆抱到轮椅上,到院里或大门外转上一二十分钟,让她活动活动筋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尽管老人耳背,别人说话听不清,可郭秀英经常家长里短地和她唠上一会,或打开电视,让老人看看戏曲、歌舞节目,婆婆总会开心地说:“里面挺红火的。”

伺候完婆婆,再伺候女儿。郭秀英的女儿已近40岁,因病情所致,加之长期卧床,精神显得萎靡,脾气时好时坏,经常把饭摔在地上,高声尖叫,在床上大小便……郭秀英非常理解女儿,一声不响地及时清洗污物,还把女儿搂到怀里亲吻她的额头。此时,女儿就会给母亲一个微笑,尽管她笑得不像正常人那么自然。有时,她还会顺势依偎在母亲怀里,尽情享受母亲的温情。

郭秀英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做饭、洗被单、收拾庭院或捯饬菜地……一切井井有条。如果你看到两个病人的生活状况,就会更加敬佩郭秀英多年来的付出。郭秀英用柔弱的身躯,独自挑起了照顾家人、维持生计的重担。作为儿媳,她对待婆婆如亲生母亲;作为母亲,她精心照料女儿40年以苦为乐。

C 孝道相传,她的行动感染着家人和邻里

在孝道之路上,郭秀英并不孤独。

郭秀英家门口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小时候妈妈的膝盖是我们的扶手;下联是:长大后我们的孝顺是妈妈的依靠。这副对联就是郭秀英一家的真实写照。

郭秀英的孝道,感染了每一个家庭成员,也感染了周围许多乡邻。

儿子郭新平成家10年,月收入仅千余元,可他每月都要挤出两三百元给母亲,供家里使用;只要有空,他就领上媳妇和孩子回老家,给奶奶和姐姐检查身体,帮妈妈干些农活,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妈妈给全家付出太多,我要感恩她。”对郭新平来说,他这样做,也是为了影响、教育下一代,给下一代做榜样,让孝道之花常开不败。他还时常开导奶奶和姐姐:“我们的付出就是为了你们开心地活着。”

郭秀英远在河北工作的小叔子,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他给家里买上空调、电视机,让母亲享受,逢年过节,还寄钱回来给家里用。

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使这个雪上加霜的家庭,度过了一个个寒冷的冬夜。

岭头村的村民也把郭秀英一家的事装在心上,一遇播种、整地或收割,就来义务帮忙,减轻了郭秀英的负担。还有不少人,只要有空,就来帮郭秀英一把,洗衣、做饭等等。村里人都说:“我们应该好好感谢秀英,是秀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使全村的孝德之风越来越好。”

多年前,邻村的一位老师被郭秀英的孝道深深感动,送来一幅《百孝篇》以表敬意。“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道出了“孝”在家庭、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有这么多人帮我,再难的坎都能跨过。”采访结束时,郭秀英又一次掏心掏肺地说,她还会像以前一样,永远是两位亲人的依靠。在抬手向我们告别的瞬间,她笑得无比灿烂,仿佛是心灵深处那朵圣洁的孝道之花在绽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