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代表委员热议我市生态环境治理

[导读] 我们要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行动,把晋城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着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家园!”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的蓝图,给了百姓很多期待。

□本报记者 吴俊玲  “珍视生态,就是珍视我们的生命;建设生态,就是建设我们的家园。我们要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行动,把晋城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着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家园!”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的蓝图,给了百姓很多期待。

参加市人大政协“两会”的代表委员,不仅关注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更是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从身边事做起实现治霾目标

市政协委员 叶志刚
市政协委员 叶志刚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并重,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控煤、治污、管车、降尘四个关键环节,但大气污染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市政协委员叶志刚认为,目前大气主要污染物为雾霾,也就是大家常说的PM2.5,要控制好雾霾,就必须在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控制汽车尾气问题。汽车尾气在空气中PM2.5的占比约为60%左右,所以要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延长部分公交服务时间;建议对中小学的学生办理价差票卡,提倡自主上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接送车辆,既减少了尾气排放,也缓解了交通压力,降低市民的出行成本。

其次,解决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问题。我市市区北部偏东方向,几乎每天早晨的空气都很浑浊,这是上风向的钢厂、化工厂、化肥厂、电厂等企业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应该责令企业健全环保处理设施并有效运行,监管单位也应监管到位。

第三,关注冬季取暖燃煤排放污染物问题。冬季取暖是重大民生,只有进行取暖方式的变革,才能根本消除污染源。但广大农村地区不可能全部实现集中供暖,建议可通过城镇化实现集中供暖或煤改电取暖,这是当前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需要技术创新。据考察,欧洲居民就是用电取暖、做饭的。

第四,解决秸秆、木材燃烧造成的烟尘污染问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应采取更多更有效措施,将秸秆、木材、垃圾等通过环保技术实现高效洁净利用,建立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实现良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控制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问题。据悉,道路和施工扬尘占空气PM2.5的20%左右,建议道路两旁实现彻底绿化,用植被固化土尘,雨雪天气后及时清扫道路;对建筑工地加强管理,减少粉尘的产生;对堆砌产生粉尘的建筑材料进行覆盖。

第六,解决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粉尘和烟气问题。应积极倡导新的生活风尚,对燃放烟花爆竹进行限制或禁止。

解决小城镇垃圾处理难题

市人大代表 何书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在“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的抉择上难免失重。来自基层的市人大代表何书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何书福说,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沁河流域出现了嘉峰、端氏、郑村等几个发展相对较快、规模初具特色的小城镇,这些特色小城镇人口集聚、商贸繁荣、工业特色鲜明,已经逐步释放出小城镇的辐射带动效应。但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建了几栋楼、几个小区、集中了几万人,而是全方位的品质提升。

何书福以嘉峰镇为例,重点谈了小城镇的垃圾卫生处理现状。他说:嘉峰镇已经建立起沿河十二个村的垃圾运行机制,但在运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缺乏垃圾源头管控。群众缺乏节约意识,垃圾运量与日俱增,许多能重复使用的东西随意丢弃。二是垃圾处理模式粗放,统一收集后本应该科学填埋,防止造成二次污染,但现实情况是统一收集后统一堆放,科学处置做得不够,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生活。

何书福建议说,一方面要高点定位规划。在城镇化审批、设计、建设中,要将垃圾排放、处理等纳入设计体系中,设计理念要超前50年,坚决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防止低端建设,劳民伤财;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扶持。上级政府应给予乡镇在财政上大力扶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缓解乡镇一级的财政压力。同时要搞好宣传教育,通过环保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节约意识,减少垃圾排放,争当保护环境的促进者。督导检查力度应进一步加大,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检查督导,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

推进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

市人大代表 徐明生
市人大代表 徐明生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一种激励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如此才能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自觉行动。

徐明生代表对我市生态补偿机制现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 一是生态补偿意识有待提升。部分企业过度开发资源,违规排放污染物,给生态补偿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一些群众的生态意识淡薄,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监督。二是生态补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范围偏窄,我市还没有建立市本级公益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方式单一,除资金补助外,产业扶持、技术援助、人才支持、就业培训等补偿方式未得到应有重视。三是生态补偿的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工作特别是区域性生态补偿工作目前仍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工作错位的状况,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徐明生建议:首先,要不断加大现有水流域、公益林等领域生态补偿力度,拓宽生态补偿范围,积极开展多元化补偿方式探索和试点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拓宽资金渠道。第三,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第四,使“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意识深入人心,加强生态补偿宣传教育力度,让干部群众牢牢树立提供生态公共产品也是发展的理念,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引导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各类受益主体履行生态补偿义务,监督生态损害者切实履行治理修复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信息公开和举报奖励制度,努力营造生态补偿的良好社会氛围。晋城生活服务网返回晋城新闻首页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