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晋城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综述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医疗提质、充分就业等民生工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奏响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恢弘乐章。

□本报记者 牛前进  让百姓享有更好的教育、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我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医疗提质、充分就业等民生工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奏响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恢弘乐章。

教育优先,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随着一所所标准化幼儿园的落成,越来越多的农村娃搬进了漂亮的新幼儿园,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正规的学前教育。

教育是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教育结构体系,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教育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中职助学金和免学费、免住宿费全覆盖,实施了普通高中免学费工程,高标准集中购置了76辆校车,从2013年春季起,全市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学生的教科书费,初步建成了从幼儿到大学新生的资助体系,2012年—2016年共筹集约3847万元,资助大学新生7474人。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共完成了省定100所新改扩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任务,完成了71所农村幼儿园的改造建设任务;高平、城区、阳城、泽州、沁水先后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市级“双百工程”投入达9600万元,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市区教育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正式开工建设,爱物学校、汇仟小学投入使用,凤城中学初中部、晋城中专一期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建成了市级教育城域网,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信息技术教育走在全省前列。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从2012年开始,通过合理划定招生范围,规范招生办法,实行电脑随机排位、阳光均衡编班,初步解决了“择校热”、“择师热”问题,城市中小学班容量显著下降,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积极开展了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探索,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发展范围逐步扩大。

教育结构日趋完善。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招生开学,结束了我市没有普通本科院校的历史空白,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91.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以上,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5%,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2%以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社会保障,惠及更多城乡百姓

记者见到段建宇时,他正在位于泽州县大箕镇申匠村的一个钣金加工厂内,和工人师傅一起研究处理自助洗车机外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厂外的院子里整齐地摆放着6个冰箱大小的自助洗车机。“这是我们新研发的第四代自助洗车机,这6台是第一批,将运到临汾。”段建宇说,“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市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今年只有26岁的段建宇是晋城乃至山西自主研发自助洗车机的第一人。从2015年起,在市人社部门的帮助下,段建宇的青蛙自助洗车机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现在可以连接手机终端的第四代机。由于具有节水环保、便利实惠的优势,受到市场的青睐,截至目前已销售了上百台,产品遍布晋城、长治、太原、临汾、运城等市。

段建宇的创业故事只是我市帮扶众多成功创业者中的一员。

在就业创业工作中,我市着力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畅通劳动维权渠道、努力优化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事业,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精准发力促进城乡就业创业。对创业对象、创业培训机构、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带动就业人员等加强政策引导,仅去年就发放12项自主创业补贴1556万元,带动就业9380人。在资源整合方面,去年举办了全市创业产品展和6场创业大赛,邀请省内外人力资源机构和风投基金、孵化平台积极参与,成功探索并实现了“智”与“资”、“内”与“外”的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在优化服务方面,聘请了130名各类专家,无偿为全市创业人士提供创业咨询指导服务,提升和强化了晋城人才网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功能,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招聘会240多场,全年共帮助1.1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调换岗位,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三支一扶”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帮助2797名重点群体人员实现就业。近年来,我市累计新增就业18.8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23万人,建立创业基地24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8%以内,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如果说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就是民生之基。聚焦社保制度发展,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时完成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整合,按时完成了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和近2.6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及遗属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聚焦援企稳岗,2016年,全面启动失业保险“四项补贴”申领发放工作,为275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56亿元,同时,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1个百分点、失业保险费率0.5个百分点、工伤保险费率0.25个百分点,减轻企业负担1.48亿元。聚焦民生改善,2016年同步提高全市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人均月增190元;提高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人均月增200元;新增3种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177万张,基本实现参保人员人人持卡。

深化医改,让群众看病更便利

“现在政策真好,每个月报销70%,自己花1000多块钱就够了。”北石店镇大车渠村民刘平平激动地说。2015年,刘平平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肾衰竭,每天都需要做腹膜透析,一个月的费用就得4000元,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随着我市新农合医疗重大疾病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刘平平的就医负担减轻了。

让老百姓能看病、看得起病,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牵挂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服务人民、促进健康的宗旨和目标,以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扎实稳妥推进卫生计生各项惠民工程顺利开展,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大力推进,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紧紧抓住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这个“牛鼻子”,以高平市、阳城县为第一批省级试点先行先试,以其他各县(区)为第二批省级试点,立足实际、全面推进,多方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协调医改成员单位统筹发力,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阳城县、沁水县、泽州县、陵川县以及城区人民医院集团相继挂牌成立。

据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我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成效可以总结为“三升三降”。“三升”就是全市县域就诊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85%左右;基层诊疗量占县域门诊总量比例由45.3%提升到58.6%,基层门诊量提高8个百分点,双向转诊率提高18个百分点;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增加,满意度上升。“三降”就是患者次均费用增幅止涨回落,群众就医成本下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在集团基层分院就能享受到县医院同等水平的医疗服务;患者住院自付比例下降,降幅在6%左右。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有效开展促进实现基层首诊。市医改办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推行“1+1+1”组合式团队签约服务模式,在全省首家实行“1+5”家庭服务包模式;各基层医疗机构均出台具体签约方案,成立全科医生团队,组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对贫困人口进行签约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43%,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6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服务率达90%以上。

市、县、乡三级医联体全覆盖,医联体建设促进实现双向转诊。阳城县、泽州县、城区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其余各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展试点相关工作,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30%以上。市人民医院首批联合13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医联体,晋城大医院与24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医联体,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精准对口帮扶、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我市3家三级医院、12家二级医院通过网络、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预约诊疗;三级医院为二级医院、二级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进一步保证了服务的连续性,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市每千人拥有病床4.9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10%,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均为100%。

回望过去,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心坎里如花绽放,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展望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让晋城人民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市委、市政府郑重的承诺和不懈的追求。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