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祭祖 祈愿家兴业旺

[导读] 这是岁末平常的一天,这又是新春即将到来的时刻,岁月的更迭,时光的交替,都将汇于同一个瞬间。在每一个春节,中国人会用很多特有的方式延续对世界和人生的感知。作为这个包罗万象的文化系统的一部分,祭祀,就是中国人用食物和心意慰藉祖先、凝聚家庭的重要形式。

2018年晋城市“两节”公益文化活动·记忆中的年

□本报记者 田黎瑕 段雅琴  这是岁末平常的一天,这又是新春即将到来的时刻,岁月的更迭,时光的交替,都将汇于同一个瞬间。在每一个春节,中国人会用很多特有的方式延续对世界和人生的感知。作为这个包罗万象的文化系统的一部分,祭祀,就是中国人用食物和心意慰藉祖先、凝聚家庭的重要形式。

一过腊月二十三,焦小梅一家就开始忙着准备油食、点心等祭祀祖先的供品。 本报记者 张理锋 摄
一过腊月二十三,焦小梅一家就开始忙着准备油食、点心等祭祀祖先的供品。 本报记者 张理锋 摄
一过腊月二十三,焦小梅一家就开始忙着准备油食、点心等祭祀祖先的供品。 本报记者 张理锋 摄
一过腊月二十三,焦小梅一家就开始忙着准备油食、点心等祭祀祖先的供品。 本报记者 张理锋 摄

在晋城,家家户户都有除夕祭祖的风俗,人们支起供桌、准备供品、祭祀祖先,以迎接新春的到来。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准备供品,研究文字的起源也会发现,表示“祭祀”的字多与饮食有关。《礼记·礼运》也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泽州县南村镇的焦小梅一过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张罗祭祀用的供品了:“小时候,一到过年就看家里大人准备祭祖先的供品。转眼几十年,每年都这样,水果、油食、点心……准备六种十二样,这一辈辈老人留下的传统,就是盼着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58岁的焦小梅,是邻居眼里最巧手的大妈,她蒸出的花馍精致饱满,炸出的馓花松脆咸香,在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工业化复制的今天,在我们晋城的很多地方,主妇们依然坚持用手工制作的食物表达对先祖的诚意。制作六种十二样食物是一项庞杂的工作,焦小梅的儿子儿媳赶回来帮忙,邻居家的大姐也系上围裙一起忙活着。这是家庭中亲密的时刻,这些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人生,更折射出亲情伦理,热腾的蒸汽和油锅的香味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

我们这个全世界最重视家庭观念的群体,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当氤氲的蒸汽落下,热腾腾的花馍出锅了。焦小梅还要制作特别的年夜小吃——油圪麻,这个颇具地方风味的食物,在晋城人的心中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白面加热水搅成糊状,面要打匀醒透,当油滚烫起来后,用筷子或勺子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放入锅中。面团在滚烫的油里,色泽由白变黄再变金黄,用漏勺一个一个地捞出来,美味可口的油圪麻就做好了。”一盘圆滚滚的油圪麻,香酥、软糯,金黄、圆润,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经过两天的准备,焦小梅怀着敬意,把各种色泽艳丽的供品奉献给祖先,同时为自己的生活祈福。

每一个晋城人的春节,就在这样的习俗和讲究中,生生不息!

主办: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 承办:太行日报社 晋城市广播电视台 

本栏目由中国青年城冠名刊播 

标签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