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郝梦瑶:在感动中前行

[导读] 因为记者这个职业,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正是从他们身上获得的那份感动,让我不断前行。 ——郝梦瑶

因为记者这个职业,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正是从他们身上获得的那份感动,让我不断前行。 ——郝梦瑶

经常有朋友问我,当记者那么辛苦,这些年你是靠什么支撑着一路走下来的?

我想应该是感动吧。在报社工作快六年了,这六年,有太多的画面定格在记忆里,有太多的感动留存于心底。因为记者这个职业,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正是从他们身上获得的那份感动,让我不断前行。

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我就接到了一个采访我市首批援外医疗队的任务。这支医疗队是由晋煤集团总医院的4名技术骨干组成,8月底的时候他们已经到达非洲多哥的卡拉市开展为期两年的援助。采访之前,我专程上网查了资料,知道多哥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饱受贫穷、疾病、政局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困扰。在这样一个国家,队员们能适应当地的生活吗?援助工作顺利吗?我迫不及待地通过QQ联系到了队员吕玮,但由于时差以及他们工作的繁忙,我们的对话往往不能同步进行,通常是我把想问的打出来,他在空闲的时候才能给我回复。那段时间,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是否有新的留言。

从吕玮的回复中得知,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是他们首先要克服的困难。卡拉是热带草原气候,天气炎热,蚊虫肆虐,疟疾高发。队员司慧勇刚来没多久就得了伤寒,持续发烧十多天,另一名队员刘建萍也得了疟疾。看到这儿,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好在医治及时,他们都痊愈了。

除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当地的物资也比较匮乏,队员的生活保障方方面面都要自己动手解决。吕玮说,“我们医疗队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队员都承担着兼职工作,比如我要兼职会计和司机,司慧勇担当物资保管,刘建萍担任生活保健员。”

语言不通也是队员们需要克服的困难。虽然在出发前接受了半年的培训,可在实际工作中和患者交流仍有困难。他们就在工作之余随身携带电子词典,不断学习法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再求助翻译解决。

医疗队员所在的东岱医院设施简陋、缺医少药,根本不具备现代化的医疗条件。工作第一天,一名骨折病人就被抬到了急救室,吕玮当时担任主刀医生,他回忆说,“尽管在国内做过很多台这样的手术,可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进行,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需要不住地暗示自己要镇定,在助手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家属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当地的医护人员也在一个劲儿地说‘太棒了、太棒了’!”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医疗队还尽自己所能,帮助东岱医院改善医疗条件,培养和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在卡拉当地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远离祖国和亲人,生活又比较艰苦,对家的思念常常使他们彻夜难眠。吕玮说:“我们什么艰苦的条件都能忍受,可最难忍受的就是想家。所以我们都不提‘家’这个字,太敏感了!我宿舍的墙上有一张很大的世界地图,我常常看着祖国的方向出神。这种心情你能理解吗?”虽然看不到吕玮的表情,但我却能感受到他言语中透露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随后他又坚定地打出了这样一段话:好男儿志在四方,人的经历就是这样慢慢丰富起来的,支撑我们在这里工作的是一个信念,那就是——责任!

对医疗队的采访持续了将近两周,我通过聊天框里简短精练的文字,同他们一起经历疟疾、经历救治、经历思念。他们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当地患者服务,用忠诚和信赖,架起了中多人民友谊的桥梁。

我被他们感动,为他们自豪!这样的感动,我想每一个在一线奋斗的新闻人,都曾体会过。至少在我身边,我为之骄傲的太行日报人,他们就是这样,为我们的新闻不断带来温度和力量。

一边感动,一边采访;一边采访,一边受教育。我庆幸身为新闻人,总有机会在第一时间触摸人性中最美最真最柔软之处。我想,只要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存在,只要让人感动的精神不灭,我会一直在记者这条路上走下去。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