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 讲好故事】无声·有爱——沁水县广播电视台 秦磊

[导读] 在眼下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时代里,我们能成为“当下”的记录者,“历史”的见证人,我觉得每一个新闻人都会为“新闻”这两个字感到激动和骄傲。

在眼下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时代里,我们能成为“当下”的记录者,“历史”的见证人,我觉得每一个新闻人都会为“新闻”这两个字感到激动和骄傲。

  ——秦磊

这是我在2009年采访县聋儿语训班时,做的第一期节目的标题。之所以选择这个标题,是因为它是我在新闻工作中倾注精力最多、采访时间最长、播出时间最长的一期新闻栏目。我们前后采访近两个多月,制作了三期节目,节目累计半个多小时。

沁水县广播电视台 秦磊
沁水县广播电视台 秦磊

记得那是2009年5月中旬,我们接到一条线索,说在县城有一所学校,六七个学生,五六个老师,学校的环境、条件都很一般,希望我们能够关注一下。那时,聋儿语训班还在县城的五柳庄,到了社区里,我们几经打听来到了一处民房,大门一侧挂着的“聋儿语训班”的牌子提醒我们——这间普通的民房就是学校。当时是上午九点,两间大的房子里孩子们正在上课,老师教他们汉语拼音,简单的a、o、e,老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还不时走下讲台,让孩子们把手放在声带的位置,一次又一次。直到下课后,老师才告诉我们,做这个动作是因为孩子们听不到声音,只能让他们用手去感受声带的振动,再凭着感觉练习发音,每学一个拼音字母就得用至少三节课的时间。

十点钟是课间操时间,他们的课间操就是手语操。听不到声音的孩子们,只能由老师一对一手把手慢慢比划,动作谈不上整齐,甚至看起来就像照顾刚学走路的婴儿一样。做完操后,孩子们自由玩耍,而这时候,老师们依然不敢走神,这个还没走稳,那两个就动手推攘,老师们尽管全神贯注但依然会措手不及。

我们悄悄架起摄像机开始拍摄,就在刚刚开机的一瞬间,一个好奇的小孩冲过来,在摄像机上摸来摸去,摸到话筒的位置时,突然一把就抓了上去,当时吓我一跳。老师告诉我们,这小孩有多动症,情绪很不稳定。

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他们的餐厅就是这个民房的院子,老师需要一个一个给孩子们盛好饭,一对一陪着、哄着他们吃饭。然后就是午休,老师还得一个一个哄上床,像哄婴儿那样轻轻的拍着才能让他们安静入睡。快下午三点的时候,老师还给孩子们晾好水,看着他们喝水。由于沟通交流有障碍,这个简单的过程花了足足半个小时。老师们苦笑道,这还仅仅是一个午休,如果是晚上睡觉和早上起床就更麻烦了。

采访期间,老师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六个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残障,有的是有口不能言,有的是有耳听不到,还有的是小儿麻痹的后遗症。他们安静下来和正常孩子差不多,一旦感觉到有什么刺激的时候,他们就会做出一些难以想象的举动,老师们需要全身心地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

随后的几天,我们又做了几次深入细致的采访,我想通过我们的镜头,让全社会来关注这一所特殊的学校,关注这一群特殊的老师,关注这一个特殊的群体。

当我们精心制作的第一期节目《无声·有爱》播出之后,有人开始给我们打电话,说想帮帮这群孩子;于是又有了第二期《无需言语·我们心心相印》,播出之后,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和社会爱心人士也坐不住了,之后,一台《我们与你同在》主题晚会为爱而演出,现场共收到了善款164955.9元。

从第一次采访到现在,7年时间匆匆走过,现在那个聋儿语训班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拥有美丽校园的沁水县特殊教育学校。正是那次因我们的报道而举办的晚会,全县上下高度重视,规划修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提上议事日程——城建部门为学校的选址、设计、规划免去了15万元的费用,2010年学校开工修建,2013年4月孩子们入住。目前,学校的老师由原来的6个变成了14个,专业授课教师3个,学生40多个,宽敞明亮的教室、设施齐全的功能室、干净卫生的食堂、舒适温馨的宿舍,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作十年,我觉得做新闻就像谈恋爱,从认识到了解,再从了解到热爱,每一天对我来说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一次出门都会有无数的未知在等着我。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