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祥记:家风学风教风一脉相承

[导读] 苗祥记是王台中学的校长,从任职至今已经有8年了。他人生经历的粗浅脉络是这样的:高中毕业后当民办教师,民办老师转成公办老师,从乡镇中学调到城里当老师,先后任政教处主任、副校长、校长。

□本报记者 徐沛   苗祥记是王台中学的校长,从任职至今已经有8年了。他人生经历的粗浅脉络是这样的:高中毕业后当民办教师,民办老师转成公办老师,从乡镇中学调到城里当老师,先后任政教处主任、副校长、校长。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在苗祥记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的描述也是非常恰当的。苗祥记1983年高考未中,留东沟中学任英语老师,到1988年转正,已经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呆了5年。他说:“高中毕业后,是因为班主任老师挽留,说学校老师少,当民办老师吧,自己就留校了。一年后,有些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通过复习考上了大学,心里很不平静。父母亲虽然都在农村务农,但是都很明理,说只要努力,机会总是有的,就坚持了下来,通过进修转正了。”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村里人纷纷进城,乡镇中学师资力量不足,生源也下滑。但是农村孩子的教育却备受关注,因为人们特别重视中考高考,那是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苗祥记是本乡本土人,工作这么多年,能力和责任心大家也看在眼里,主管部门就把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任务给了他。1990年任教导主任,1991年主持学校工作。他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1992年中考,学校考上中专和晋城一中的学生达到12人,当时反响很大。

凭着优异的成绩,1993年,他调入晋城八中。他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妻子在农村务农,还带着两个男孩子,当时在农村生活并不觉得拖累。调到晋城八中当老师,开始租房子,妻子做饭,两个孩子上学,同事都说,苗老师的负担真是太重了。进了城里当老师,又看到自己的差距,压力随之增大。怎么在城里立足呢?老父亲对他说:“能进城当老师是件好事,到那也要勤快一点,就是当个校领导也不敢有架子,多做少说。”

晋城是一座新兴城市,那时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备,学校老师集体办公,冬天还是靠炉火取暖。苗祥记进城时正是冬天,那一年,那笼炉火就是他一个人照顾过来的,早晨早早到校,掏炉灰添煤炭,打扫干净办公室,晚上下班回家再把炉火关好。到了年底,学校评先进,老师们不约而同选这个老大哥当先进。苗祥记说:“学校成立时间不长,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生活经验不多,遇到什么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问我,我就帮他们。”教师们谈对象结婚、借钱租房子,家里老人生病出殡,都少不了苗老师帮忙,学校就任命他当政教处主任了。

在晋城八中,他工作了十多年,父母在乡下,孩子在身边。过年过节,他就带着妻儿回家,和父母团聚。两个孩子年龄相差不大,老大先参加中考不理想。苗祥记说:“我就跟大儿子说,你想上好的高中,得找关系,还得花钱。你看怎么办?”大儿子说:“我复习。”第二年,大儿子考进了晋城二中。苗祥记说:“从二中转进一中,需要花我半年的工资,你看看怎么办?”大儿子说:“我上二中。”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苗祥记就是这样,让孩子参与进来,了解自己家庭的不容易,了解长辈的生存处境,更多地和长辈进行心理上的沟通。苗祥记说:“村里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懂理,让老人们多和孩子交流,能学到很多好的品德。”有了大儿子的带动,小儿子也很用功,初中毕业直接考进了晋城一中。后来,大儿子2006年考入山西农大,二儿子2007年考入山西农大,在同一所大学读书。

2009年,在晋城八中工作16年后,苗祥记到城区王台中学当校长。当时,煤炭形势好,矿区是个富裕的地方,学生大多都是矿工子弟,学习不好也能安排了工作,学风并不是很浓。

8年来,他当校长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引进国学,让学生和教师都接受国学的熏陶。学校把《弟子规》作为校本教材,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组织家长进学校学习。国学教育不仅改变了学校的风貌,也为矿区的社会生活添了一缕清风。学校成绩有目共睹,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家长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王台矿区的各个单位、社区年年邀请苗祥记为职工、居民讲《弟子规》、《父母规》,让国学教育走进家庭,让家庭教育更有国学内涵。如今,苗祥记的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走出矿区,走进市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社区,走进各县区的工矿企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家教家风方面做得好,一方面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家教家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员走到今天,在苗祥记身上,良好的家风学风教风很好地传承融合在了一起。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