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仍然较为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市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对经济下行的反应又相对滞后。因此,后半年全市的经济运行仍会面临较大困难,需要全市上下继续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动态,科学判断和把握经济运行走势,高度关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变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正视困难,积极应对,确保主要经济指标持续稳定增长,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来抓。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后劲和潜力所在。要按照“项目落地年”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和项目单位的主体作用,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储备和引进一批优势项目。要注重项目投资结构,在大力引进和建设转型标杆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的同时,注重引进和建设一批规模大、有市场需求的服务业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缓解节能降耗压力。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已投产项目努力达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稳增长形成有效拉力。
2、要把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来抓。我市工业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65%以上,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在当前工业经济面临多重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要继续突出“以煤为基”,巩固资源整合成果,加快整合煤炭企业的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新建煤炭企业的施工进度,使整合企业尽快形成产能,新建企业尽快投产达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煤炭产业基础地位。必须努力推动“多元发展”,对煤化工、电力、建材、丝麻、煤机制造等优势产业,要加速资源整合,加快技术进步,培植新的优势,尽快发展壮大;对煤层气、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要努力扩规模,上水平,创名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科学把握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关系,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和考核,调动企业自身节能降耗的主动性、积极性,确保经济增长和节能降耗两不误、两促进。
3、要把农民增收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焦点来抓。增加农民收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也是经济增长的焦点。去年以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局面有所改变,但收入差距之比仍然高达2.8以上。要从我市实际出发,推进农产品合理布局,加快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蚕桑、中药材、蔬菜、干鲜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品牌农业。要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包括注重发展小微企业,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就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集中扶持一批经营机制好、市场前景广、产品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扩张原料基地,拉长产业链条。要积极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走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门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