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蜿蜒在绿水青山的致富路

[导读] 今年,我市又把全域旅游作为“十大工程”之一,正在启动建设总长约500公里,途经陵川、泽州、阳城、沁水、高平5县(市),覆盖3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26万人口,串联7个旅游片区、23个旅游景点的太行屋脊全域旅游大通道,形成“天下公园”大景观,最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

春夏之交,行走在沁河、丹河两岸和巍巍太行屋脊,那一个个村寨相连的古城旧堡、穿越千年的一座座名寺古庙、一道道望不尽的田园风光,将晋城大地装扮得如锦似画。四面八方的游人在青砖黛瓦中,体味古镇优雅;在青山绿水间,呼吸自然气息;在万亩田野中,抒发怀旧胸臆;在农家小院里,收获闲情逸致。

如何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让全市旅游发展与百姓家园的建设相得益彰?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我市,全域旅游正在给我们一个满意答案。

全域旅游:蜿蜒在绿水青山的致富路

高起点大手笔绘就全域旅游战略

春天,总是寄托太多的希望,为人们勾勒出奋斗目标。

“发展全域旅游是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期间的重大战略决策。”5月11日,市外事侨务和旅游文物局局长董小清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又把全域旅游作为“十大工程”之一,正在启动建设总长约500公里,途经陵川、泽州、阳城、沁水、高平5县(市),覆盖3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26万人口,串联7个旅游片区、23个旅游景点的太行屋脊全域旅游大通道,形成“天下公园”大景观,最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全域旅游推动全面小康建设。

细心的人们可能已发现,我市有两大资源优势,一是不可再生的煤炭,二是可再生的生态旅游资源。

多年来,我市的煤炭年产量都在八九千万吨左右,是名符其实的经济支柱。但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去产能”成为必须解答的考题。如此,长期吃煤炭、靠煤炭的晋城人,不得不走一条能撑得起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打造一个实现小康梦的支柱产业。

我市被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抱,沁河、丹河绕流而过。山山水水之间,是浩瀚的森林、千年的古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全市森林覆盖率39.2%,全省第一;以皇城相府为代表的古村落或古建筑近6000处,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像王莽岭这样的自然景观,如星星一般数不胜数。这便是我们的又一优势——生态旅游资源。多年来,在人们的开发利用中,生态旅游资源每年都为我们创造了丰厚的经济价值,仅2016年,综合收入就达356.6亿元。

发展全域旅游正当时!

全域旅游:蜿蜒在绿水青山的致富路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打造全域旅游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十二五”以来,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先是以点带面,之后风生水起。

2013年,阳城县开始实施全域开发、全民参与战略,树起“悠然阳城”品牌。县城6大公园的环城休闲绿道、30余公里长的田园经济生态圈、长达80公里的磨董旅游公路的建设,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的百里画廊跃入人们的眼帘;

泽州县立足“三镇一廊五景百村”建设,把散落在境内的颗颗“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远古神话游、文化科考游、自然山水游、星宿天文游等八种旅游模式,成为继阳城之后第二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才闻空山鸟语,又听林涛隐隐”是沁水人生活所居的真实写照。他们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构筑“一城一带一圈一区”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先后投资约68亿元,实施160余个项目,推动了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高平市抢抓“问祖炎帝·寻根高平”的机遇,开发炎帝文化寻根之旅精品线路,完成了修复炎帝陵、开发羊头山、修建炎帝公园、建设中华神农农耕文化园等一系列工程;

陵川县争先恐后,精心布局,深挖资源,通过王莽岭的太行风光、棋子山的围棋文化和古交、六泉、马圪当等乡镇的农家乐共同发力,实现了旅游产业上档升级。

2017年的春天,我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全域旅游目标挺进,明确了任务时间表,把12项主要工作分解到各县、各部门。目前,机制体制改革已近尾声;《晋城市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规划》正在编制,新建或改建60座高标准厕所的选址、投资67亿元的太行屋脊全域旅游大通道建设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结束,3个特色旅游乡镇和30个特色旅游村以及300个特色旅游客栈正在确定,依托中原经济区和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营销已经启程,全域旅游嘉年华的活动方案也在编制中。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随着全域旅游的号角响起,阳城被确定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在许多人看来,“一带一路”不仅与阳城,就是与山西也没多大关系,可阳城人就是不服气,硬是找到了“生产供应丝绸”这个切入点,使古老的丝路文明重新焕发生辉。

泽州启动持续整年的第二届文化旅游节、第六届乡村摄影节和《谁不说俺泽州好》“魅力乡镇”电视竞演等活动,向全省观众展现了泽州魅力和泽州人“勇争第一”的霸气。

沁水县以“千年古县,如画沁水”,打出了“名人故里文化底蕴深厚、风景这边独好、一城山水半园城”的三张名片,全面发展全域旅游产业。

“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连续两年在高平举办。高平人说,我们一定要把长平大地打造成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

盛开的百花,见证了陵川人的勤奋。近两个月里,他们举办了“太行连翘节”、黄围山白陉古道登山健身爱心公益活动和太极拳名家巅峰大讲堂暨圆道太极王莽岭国际培训基地揭幕仪式,使全域旅游在古陵大地再涌春潮。

以前,一窑炭,富裕一个镇;一炉铁,红火一个村;一辆车,带富一家人。现在,要变挖煤为“挖文化旅游”,誓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造福230万晋城人。

全域旅游:蜿蜒在绿水青山的致富路

招商引智开启全域旅游新篇章

一年多前,北京立根集团和北京博雅方略投资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大阳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运营。他们的目标是,未来5至8年投资5亿元,建成5A级景区,让中国古城镇活化石——大阳再现勃勃生机。

两年前,阳城上庄古城景区通过“引智”,把经营权让给国内“首旅”康辉集团,一年后,前来景区的观光团队就达到两万人次;并通过“旅游+”,朝着影视基地靠拢、国际古堡目标挺进……

纵观我市旅游发展历程,招商引智始终是一条重要路径。皇城相府、王莽岭、丹朱岭、珏山、蟒河这些“大块头”景区,甚至包括司徒小镇等后起之秀,正是借助别人的“资”和“智”,才走出一条“旅游+”多产业互融的发展之路。

多年前,曾以煤炭支撑的皇城相府同样用“引智”方式,一度把管理权交给西安曲江文化旅游公司,时间不长自己就摸索出了一套管理模式,现在又参与了盈科旅游集团所有项目的管理;他们还借助文化营销之力,提高了在国内甚至国外的知名度;借新媒体之力,推出数字旅游,使游客从出门到进入皇城相府,每步都在网上完成交易。

积极与主动、“资力”与“智力”的多重作用,使皇城相府丰富了旅游业态,延伸了产业链,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与服务业、文化、金融、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单一旅游服务到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天道酬勤。皇城相府大开放的胸襟、大转型的气度、大创新的胆略使之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绩:2016年,全年旅游收入达到4亿多元。

以更加开放的意识和务实的举措招商引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力度开发建设景区,才能更好地推动旅游业发展,才能谱写全域旅游新篇章。董小清说:“任何时候,招商引智始终是一项重要工作。以‘沁河古堡群’为例,保护、开发、建设都需要巨资支撑,仅润城片就需20亿元投资,若把沁河流域打造成全国著名的古堡旅游区,又是多大的一笔资金?”“沁河古堡群”是我市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将润城片、湘峪古堡片区先期作为重点招商项目进行包装,纳入省旅发委对外招商重点项目,参与今年省旅发委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招商活动。”

全域旅游:蜿蜒在绿水青山的致富路

做大全域旅游蛋糕让群众享受红利

走出大山曾经是锡崖沟几代人的梦想,自从路通后,锡崖沟搭上了生态旅游的快车,全村210多户短短几年就冒出了160多家“农家乐”。

5月1日,在这个四山夹隙之地的锡崖沟,一个叫牛永斌的村民在他的“牛家客栈”忙里忙外地招呼客人。当客人们吃罢后,他又开着面包车把客人送往景区。

36岁的牛永斌从部队复员后,先在景区验票,后来买上“面包车”给景区接送客人,2011年,投资30多万元搞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10多万元。

“每年4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他说,游客们是奔着这里的挂壁公路而来,奔着这里的奇山秀水而来。现在,他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感触到了生态旅游就是一条精准扶贫的好路子。

打造全域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发展农家乐成了市县两级政府推动乡村旅游的重头戏。为此,我市先后制订了“农家乐”评定标准,落实奖补资金;开展“一村一品”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开展农产品加工、水果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大力发展集餐饮、住宿、购物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产品,拉长了乡村旅游产业链。阳城县还出台了农家乐建设财政补助,每建成一户,县财政扶持1万元,还进行了科级干部结对帮建活动,县直单位的43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建的5个乡镇、400多个农家乐,仅半年就顺利完成。

“农家乐”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他们过着和城里人相差无几的日子,小汽车有了,小洋楼盖了,互联网入户了,出行交通便捷了。正如市外事侨务和旅游文物局局长董小清的形象描述: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晋城将来城乡边界越来越模糊、城乡生活品质越来越接近、城乡百姓幸福指数越来越提升。

全域旅游:蜿蜒在绿水青山的致富路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