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

[导读] 四、构筑平衡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协调推进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

四、构筑平衡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协调推进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动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以交通、产业、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为着力点,推动我市与周边地市的互联互通、协调发展。交通方面要加快打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方面,要把我市打造成全国领先、辐射周边地区的煤层气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旅游休闲目的地,积极引导周边优势资源向我市集聚。社会事业方面,要加大互联互通力度,促进各类资源自由流动、共建共享。

推动市域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高平市在富民强市上先走一步,打造争先发展示范区。支持泽州、阳城、陵川、沁水县因地制宜,建设装备制造、陶瓷、旅游、煤层气等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各种要素在市域内自由流动,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低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进资源要素向市区、县区、重点镇等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集群效应,提升优势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加大对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帮扶力度,缩小发展差距,形成均衡发展新格局。

(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为骨干,重点乡镇为依托,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全面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建立“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强化城镇基本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加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扩容提质,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乡危房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加快中心城市上档升级。围绕“产城融合、配套优先、宜居宜业、建管并举”的总目标,坚持“拓展、改造、提质”的总原则,统筹兼顾,多管齐下,全力提升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能力。通过打造新外环、新框架,全面推动西北片区、兰花片区、东南片区、金村片区、金匠园区和南村片区的快速发展,形成“六区联动、组团发展”城市建设新格局,同步推进城市功能提升和管理升级,成为集聚人口和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推进“多规合一”。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率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大县城建设,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人口向县城集中。支持产业基础好、集聚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主动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步伐。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实施省、市、县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在抓好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的同时,择优选择基础较好、自主发展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村,按照“村庄宜居、产业发展、环境清洁、文明和谐、生活富裕”的思路,以城郊城镇化带动型、工矿企业支撑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型、农旅一体乡村旅游型四种类型,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模式新颖、类型多样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创新村庄建设与治理模式,建立村民共建共管长效机制,共享幸福家园。

(三)推动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协调发展。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重,更加注重围绕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全面抓好就业、社保、居民增收、稳定物价等民生工程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抓好脱贫攻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开展“做文明晋城人、建文明晋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作为贯穿融入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争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大力弘扬“崇实守信、开放包容、争先创新”的晋城精神,把评选表彰更多“知荣辱讲正气、有责任懂感恩、做好事甘奉献”的晋城好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深化思想道德内涵,增强全社会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荣誉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校。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着力构建诚信晋城。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创意渗透到各行各业、整个社会层面,形成创意经济、创意社会、全民创意,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创新。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五)推动军民融合。建立健全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运行体制,鼓励优势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广泛参与融入大军工配套体系。加快构建国民经济动员新体系。

  • 共10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页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