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7)

[导读] 七、建立公共服务机制,着力推进共享发展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努力实

七、建立公共服务机制,着力推进共享发展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产品数量质量双提升。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用于民生改善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新机制,推进公共服务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运营和管理,凡是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村贫困人口、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要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大扶贫格局。落实“六个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努力实现扶贫对象识别精准、扶贫项目安排精准、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因地制宜实施好“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工程,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针对陵川、沁水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区域,要加大路、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础,改善环境条件,确保两县按期摘掉贫困帽子。泽州、高平、阳城等重点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全面打胜脱贫攻坚战。

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进设施提升工程、城市安居工程和环境提质工程,不断加大城市管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水平。着力推进环城生态圈建设,实现生态、游憩、文化和绿道四大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省“四大工程”下达目标任务。实施好完善提质工程,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完善。实施好农民安居工程,完成采煤沉陷治理、地质灾害治理、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施好环境整治工程,加强乡村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好宜居示范工程,做好省、市、县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工作,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全省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市域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定,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争取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机制。健全学生资助机制,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均等受教育机会,提升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师交流常态化,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和职称结构比例偏低等问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模式改革。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继续教育,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健全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机制。

加快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充分利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继续把促进创业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实施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就业的扶持政策,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着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和就业促进计划,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统筹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和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跟踪扶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改造一批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积极引入各类创投公司,筛选帮扶条件优越的创业企业迅速完成种子轮和天使轮的发展,实现做大做强。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市场为基础,完善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调节机制,形成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长效机制。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突出做好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以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治理欠薪工作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保障和促进农民收入多元化增长的长效机制,拓宽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转移性收入的渠道,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加快实现异地就医结算。扩大住房公积金归集面和提取范围,提高公积金运用率。强化失业保险制度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建立健全工伤预防、经济补偿、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重点做好城乡居民、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全面实现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地市级统筹,逐步建立市级调剂金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等社会机构提供与社会保险相衔接的产品和服务。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推进服务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统筹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力争保障标准走在全省前列。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全力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努力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努力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积极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试点,实行政策制度、筹资标准、补偿额度、基金管理、服务监管、信息管理“六统一” 的市级统筹,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严格按照省定基药品种采购并实施“零差率”销售,适当增加30%的非基药品种满足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坚决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协调推进财政补偿、管理体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全面抓好卫生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真正实现市县乡村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办医,努力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幼托等公共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医疗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

  • 共10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页
    • 移动平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生活服务网

    手机网址:点击进入

    晋城论坛:点击进入

    新闻投递:点击投稿